X
独阅读首页 > 候选神明 > 第一卷 > 第三章 基本生态链
第三章 基本生态链
作者:阅尽人心 数字:1107 吐槽:0 更新日期:2022-03-28 22:43:33

  无论是从过去还是现在来看,单县的烧饼刘庄都是个混不起眼,稍遇动荡都可能除名的小村寨。

  尤其它本就处在,匪多如毛,兵灾不断的鲁南曹州府。

  但自打光绪二十一年,一位好汉擒获了巨寇岳二米子后,这片只住着七十余户村民的小村庄的声名,以比大清溃败日本国的战报还惨烈的传递速度,如雷贯耳地响彻整片鲁南。

  村庄的扬名显然只是英雄承誉后的附赠,新年过去,鲁南苏北一带的官民们除了对甲午年那场刚过去不久的战败稍有印象外,最深刻的记忆统统都留给了这位一绝匪乱的好汉——生自烧饼刘庄,创立大刀会教人打拳的刘神师。

  刘神师,正名士瑞,庄里刘姓自古传下来的首户,只不过当家业传到刘士瑞这代时,偌大的家业仅剩下百来亩地,若非当年砸锅卖铁攒钱捐了个监生的功名,恐怕连那虚无的“望族”头衔,也保不住了。

  在此前的四十余年光景里,刘士瑞都只是个籍籍无名的碌碌之辈,除却在庄里外稍享有些慷慨的义名外,连他所在的单县县城都很难听到有人谈论关于他的事情。

  为他人生带来转折的,是一个口外来的赵姓长工。

  那个疑似白莲教徒的道士传与他金钟罩神功的法门,以及画符避弹的方术,读了大半辈子圣贤书而无所得的刘神师仿佛霎时开了灵光窍,开坛、收徒、剿匪........在神功的辅佐下,一切挡在刘神师面前的困难都变得如枯如朽,杀人不眨眼的知府毓屠户引他作剿匪楷模敦促官兵仿效,苏北曹南一带大大小小的官僚,都将他视为拯救仕途的座上贵宾.......

  甚至有传言,京城派来了天使,赐授刘神师三品琉璃顶戴,以表彰他扫除匪乱,保护弹药的军功。

  只是短短三两年功夫,这位曾经不配被贵人们以表字互称的男人,就转变成了麾下会众上万、两省之地义名传遍,人们再不敢称字的“神师”。

  当然,神师本人是向来不回应风言的,作为一个创会初衷只是为了剿匪的老实人,他想要的早已得到,这时刚翻过年,稀罕热闹的他邀请了曹、单之地的三位香头和后生马匹们,正聚集在烧饼刘庄的真武庙院子里筹备白莲教的“迎猴王”法会。

  立春迎猴王,是曹州乡下的规矩,似乎是替代了本应由官府牵头的打春牛习俗,又据说和当年王伦起义有关.......但无论如何,这绝不是大刀会创立后才有的,刘神师在不练拳前,也是历年烧饼刘庄迎猴王活动的主持者。

  说是白莲教法会,却其实只是讲个由头将徒子徒孙们聚在一起热闹热闹,庙院里新夯的地皮上,为之后流水席准备的土灶起了十来排,大半进院里的门徒们都忙着择菜剁肉、码咬春的青萝卜......唯有已成这座新庙庙祝的赵师傅,领上几个个子魁梧挺拔的俊马匹,在庙堂里围一张小小的香案,分符打纸,这也是整座庙里真正为“正事”做准备的全部人马。

  屋外的院坝中央,堆起了一座小小的砖土法坛,其下布铜烛台和祭神的兽头瓦炉子。

  头罩红布的神像供在坛中央,一左一右拿竹竿撑起“猴神显圣佑乡里”、“金箍棒下镇妖魔”的两道姜黄法幡。

  出于本能的敬畏,赵庙祝还是按照老规矩为那尊刘神师九十九文京钱买回的木头神像留出了通往庙里的二尺宽“神道”,没准许人把切肉的砧台摆到庙门口来。

  就是不知道,坐在自己头顶的真武大帝他老人家怎么想......赵庙祝心虚地抬头望了眼面前那尊低眉慈目的铜像,心中说不出的乱。

  坦率的说,作为一对创出“用白莲教法门帮官府平乱”奇景的贤师孝徒,无论是口外闯荡半生的赵庙祝,还是读了半辈子圣贤书没考上正经功名的刘神师,两人都不是什么虔诚信徒,这点从法会会场的布置就能看出来。

  但不知道为什么,赵庙祝今天的心里,就是莫名慌得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