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独阅读首页 > 奇隆美拉 > 第一卷 > 第八章 养猪场
第八章 养猪场
作者:叫我喜来登 数字:1173 吐槽:0 更新日期:2022-04-25 23:45:31

  嵇忆康就这样,不知不觉的看了一整个下午。

  在这一整个下午里,嵇忆涛不仅翻完了那本《史记》,还随手翻了翻那本叙利亚战损版的《嵇家纪事》。

  一开始,嵇忆康以为这本《史记》和自己的那个时空的《史记》一样,是发粪涂墙司马迁出版的,但随着手里的《史记》越翻越薄,才发现这本《史记》和司马迁的《史记》毛关系没有。

  嵇忆康看了一整个下午,也凌乱了一整个下午,

  这短短的一个下午却要自己的一生来治愈,太残暴了(T_T)。

  想到自己所在的朝代,和自己这个离了个大谱的身世,嵇忆康不禁心头苦闷,渐渐理清思路,却又不知从何解释起读来的、乱糟糟的信息。

  原来这个时代像是一个新的朝代,但仔细观察一下,又觉得熟悉,但是它又与自己的认知又有些出入,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出现了这个叫楚的王朝。

  按照原本的剧本,在秦朝灭亡后,楚汉争霸应该以项羽自刎乌江落幕,但这个时空的项羽,却在部下以死相劝下渡过了乌江。

  就像同一个时间点,同一个人,结果因为一念之差,分裂出两个独立的时空。

  第一个时空,像嵇忆康原本的历史那样,是按照项羽自刎,汉代建立的时空轴向前发展;而第二个时空,却是以项羽渡过乌江,也是我接下来要解释的那个时间轴发展的。

  虽说这两个时间轴各自独立的向前发展,但毕竟是同一个时空轴分裂而来,互不干扰,却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由于发展的时间不长,两时空的差异性并未完全体现,从而使得这个时空出现嵇涛。

  没错!是嵇涛,而不是嵇忆康!

  只不过这个时空的嵇涛比较倒霉,因为失足,额头撞到桌角,被碰死了。

  而嵇忆康,也非常倒霉,在那个惊魂的雨夜被雷劈中,灵魂不知道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地方飘了多久。

  两个倒霉鬼就这样,因为某种原因结合在一起。

  可能会有人问嵇涛是谁,这句话问嵇忆康,他也不知道。

  但是不知为什么,看完手中的《史记》后,嵇涛这个名字和自己认知中的嵇康的形象不断重合,就像是有人强行将这个观点塞进自己的脑子里面一样。

  渐渐的,在嵇忆康的意识里,嵇康也就变成了嵇涛,而嵇涛成为了嵇康

  就像同一个人,在不同时空的投影。

  在嵇忆康自己的那个时空叫嵇康,而在这个时空叫嵇涛。

  嵇忆康也自然而然的接受了这个观点,可能就连嵇忆康自己都没有发现,为什么自己会轻易的接受这个观点。

  而且,嵇忆康小时候也经常听父母、长辈提起,自己的嵇姓,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嵇家是魏晋名士嵇康的后辈,老嵇家就这么一个比较出名的老祖宗,自己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当时听了还不明所谓,对那个离自己很远的老祖宗没有什么感触。

  现在自己竟然附身在自己老祖宗的身上了,世间的最奇(操)妙(蛋)的事情也不过如此吧。

  虽然,这里的嵇涛不是自己那个时空的老祖宗嵇康,但嵇忆康还是感觉有些无语,还有轻微的被冒犯到,同时又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担忧。

  按照第一个时空轴的历史,自己的这位老祖宗的下场,可是被司马昭下令处死,但是在第二个时空轴,项羽选择渡过乌江。

  虽然在这个时空也有赫赫有名的司马家,但是实力却不像前世那个,能成功的篡了曹家王朝。

  但是,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没想到换一个时空,换一个朝廷,司马家也能像前世一样入朝做相。

  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遇到司马懿,这个英雄阴人老爽了,一套一个小鲁班嘿嘿。

  换一个时空,司马昭这个小赤佬应该不会再砍了我了吧,毕竟大家都无冤无仇的,老是动刀动枪的也不太好。

  但是转念一想,虽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没的,但是自己的灵魂还活着,而自己的老祖宗嵇涛碰桌子碰死了,灵魂应该是死透透的了,但是这幅身体却留了下来,被嵇忆康的思想寄宿了。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老天爷千万不要让我被司马昭这个小赤佬砍死啊,嵇忆康心中暗暗祈望,

  不对!我现在是嵇涛了,不是嵇忆康,这个定位一定要处理好,一但露馅,一定会被古人认为是鬼怪附体。

  古人对付这种情况,还是挺得心应手的,就像串东北小烧烤一样,把人捆在柱子上烧死,关键还不放孜然胡椒辣椒面,这小烧烤能造吗?不能!

  嵇涛(为避免混淆,以下称嵇涛)脑补了一下场面,还是觉得烧烤不能不放孜然辣椒面。

  但看着手里的这本《史记》,嵇涛头疼的揉了揉脑壳,这可比小说精彩啊......

  当时,项羽忍痛弃了乌骓马,带着滔天的怒意回到了江东,在江东又召集了几十万大军,放话:”江东儿女,英勇善战,以一当十,刘邦!洗干净脖子吧!”

  但乌江对刘邦来说,是天然的天堑;对项羽,又何尝不是妨碍自己打回去的天堑?

  双方交战,各有胜负,但因为当初项羽是被赶回江东,塔(江山)与她(虞姬)俱失,本来就郁郁不乐、元气大伤,又在不断的带兵征战

  最终旧伤复发死在了车马劳顿中。

  项羽虽然在临终前嘱咐儿子项央,王师北定江西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江西相较江东地区)。

  但项央心里清楚,乌江自古便是一道天堑,即是江东儿女天然的保护伞,也是江东儿女进攻刘邦的巨大阻碍。

  两方谁也奈何不了谁,这样征战下去,只会让江东儿女白白牺牲。

  项羽死后,又打了几年,项央便停止了这场无意义的战争。

  随后,项央于江东地区称帝,定都健康,改健康为武京,建立了大楚王朝。

  在项羽死后不久,和刘邦联盟的英布、彭越不甘屈于刘邦之下,带着自己的军队,背刺刘邦,叛逃到南方烟瘴之地发展。

  刘邦气急,想要发兵剁了这两个二五仔,可因为连年的征战,再加上大楚王朝在一旁虎视眈眈,几次发难均被英彭联军档了回去,只好做罢,想以后积蓄力量在去剁英彭联军。

  随后,刘邦于江西地区(相较江东)称帝,定都西京,改西京为长安,建立了大汉王朝。

  后不久因被项羽当初在成皋城射了一箭,箭疮复发,帝薨,汉室扶刘恒为帝,后称其为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是奠定了汉朝繁荣发达的中兴之帝,好仁政,扶持儒家,大大的发展了大汉王朝,但也失去了杀掉英布、彭越联军的机会。

  而英彭联军一开始进入南方,的确有很多不便之处

  但联军的进入却实实在在的提前开发了南部,南方气候温暖,土地肥沃,适合种植,英彭联军还掳来了一些先进的农耕技术和瓦匠、木匠之类的技术工种......

  再加上掳来的女子和一些本地的土著女子,同时又因为战争时期,大量的难民涌入这里谋求生活,南方物产丰富,无战乱,相对稳定,汉、楚两国商人多喜欢来此交易。

  英布、彭越靠着这个天然宝库,实现了初步的资本原始积累,建立了自由贸易之国,随着商人的涌入,南地不断的被开发。

  在南部大开发期间,彭越旧伤复发,英布趁机暗中,或收服,或打杀了彭越的部下,躺在病榻上的彭越没有办法阻止,最后意外病死在床榻上。

  英布趁机占了彭越的妻女,暗算了彭越的儿子。

  最终,英布吞掉了彭越的势力,凭借着贸易之国的积累,建立的东都城,东都城落成后。

  不久,英布就于东都城称帝,定都东都,实行郡县制,划区定县,建立了九江王朝。

  九江王朝成立后,成为了另类的国家,在农业和商业中,九江皇帝英布不仅仅靠农业,更倚重商业。

  南方物产丰富,作物一年两熟,这也大大的解放了农业的劳动力,九江王朝日益月新,在这三个王朝中,发展最为迅速。

  三个王朝中汉朝首先实行了修养声息政策,其他两朝纷纷效仿。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个王朝有了长足的发展,因为三角形最稳定原则,天下格局也就慢慢的稳定了下来。

  其中就演化出了,武力值最强的大楚王朝;文化最胜,地域也最辽阔的大汉王朝和物产丰富、商人遍地经济繁荣的九江王朝。

  三足鼎立,互相牵制,互相勾搭,三国时代好像提前到来了似的。

  但嵇涛作为旁观者却深深知道,这种平衡一定会被打破,三分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道理的背后暗含天下资源分配的问题,时间一久优秀的或是有权位的人就会占有更多资源

  这些资源会被他们的后人牢牢抓住,并且越占越多。

  解决的方法也简单粗暴,要不是侵略外国,奴役外族,掠夺外国资源,用源源不断的资源满足本国日益膨胀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转移矛盾,将国民的注意力从本国转向外族。

  要不是更新技术,改造环境,提高生产力,满足日益成长的需求。

  唉,不想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了,这个时代以后的走向我没有啥联系,自己也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变什么,还是让他保持原样吧。

  自己当一个混吃等死的堕落贵族小少爷就行了,没事牵条恶犬就,带着恶仆,上街调戏调戏良家少妇,顺便拐几个回来当妾,嘿嘿。

  嵇涛理了理脑中看来的资料,觉得不仅仅是东北小烧烤不能不放孜然胡椒辣椒面,不论哪里的小烧烤都不能不放。

  麻蛋,好想找那群二哈舍友哈啤酒、撸串啊,嵇涛心理痛苦的“哀嚎”道。

  嵇涛甩了甩头,抛开心中的杂念,开始分析自己的处境。

  首先,自己附身的是另一个时空的老祖宗嵇涛

  那说明现在的这个时期在时间上和自己那个时期的魏晋时代的时间差不多。

  但是这里已经不是自己熟悉的魏晋时代,许多在原来那个时空学习的历史可能就没有用处了(虽然嵇涛是一名理工生,但却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看过不少古代正史、野史,甚至有一段时间专门去听历史专业的课)。

  由于司马家族不像原来那个时空把持朝政,一手遮天

  所以大楚王朝的官场风气并不像原来时空那样,死气沉沉,许多名人志士不在无法施展自己心中的抱负。

  但是前秦还是留下来的的旧臣遗老、世家大族(当然,那个时期那些遗老差不多都死光了),及其他们的家族后人。

  大楚开国皇帝项央本意是杀掉那些不服气的顽固氏族,但是被范左相阻拦

  “大王,大楚朝刚刚立朝,急需有威望的人入朝为官,维持正统,稳定民心,各地名人能招则招,不能招不可强硬,否则谁还敢入新朝为官,大王三思啊!”

  项帝认为对,就放弃了对一些顽固氏族的招揽

  但是项帝心中仍含愤恨,暗中对剥夺了那些顽固世家弟子政治权利终身,失去了朝中支柱的世家大族就像无根之木一样,迅速衰败下去。

  嵇涛对于那些顽固氏族是既佩服又无语

  佩服的是骨头真硬,敢跟皇帝犯耿;无语的是为了不懂变通,为了一个没落的王朝,用整个家族的未来殉葬,值得吗?

  在嵇涛受到的教育中,秦朝是一个残暴的国度,秦始皇是一个残暴的皇帝,焚书坑儒,颁布苛政,使人民深陷水深火热之苦。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这些都只是来自窃国之朝,汉朝的文官儒生的笔墨刻刀下的污蔑!

  秦朝在组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王朝,会走一些弯路,实属正常

  这是一条没有前车之鉴的新路,秦始皇只能摸石头过河,一步一步的探索。

  颁布了苛刻的律法,却没有办法从下面民众得到适时的反馈

  同时由于中央对地方没有强力的监督机制,地方贪官会利用民众不懂律条剥削民众,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老百姓活不下去自然就造反。

  焚书坑儒更是一场断章取义的笑话!

  当时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服务新政,制定了博士制度,将大秦有有学识的人收纳起来,统一思想。

  但是秦朝臣子们却想要复辟“分封制”,而有了前周灭亡的教训,秦始皇肯定不会采取,于是想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推行郡县制。

  秦朝臣子复辟分封制的黄粱美梦彻底破灭了

  于是,他们抓住秦始皇新政权出现的新问题、新漏洞,开始大放厥词。

  此时,蹦出来许多方士和儒生。他们蠢蠢欲动,造谣生事,背后议论、诽谤秦始皇。说秦始皇霸道,攫取巨大权力,享受荣华富贵,荒淫无度,贪生怕死。

  因而,方士侯生、卢生等人跳了出来,编造神鬼、宣传迷信,对秦始皇宣传长生不老药,并答应一定给他搞到手。

  其实,这些方士都是来戏弄秦始皇的,犯了欺君之罪。

  方士们是嫉妒秦始皇的,他们对秦始皇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不满,他们对秦始皇的不满,就是对秦政权的不满,对国家的不满。

  后来,那些承诺的方士纷纷躲逃秦始皇,想看笑话。

  这是有意在架空秦始皇,但是扫灭六合,一统八方的洪荒之帝秦始皇怎会忍受这样的欺辱。

  于是批准了李斯的郡县制,怒发冲冠下,并下令集中各家书典焚烧,让戏弄自己的方士、儒生互相揭发,抓到460人将其全部坑葬。

  而秦朝后面的汉朝,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正统,一定会全力抹黑前朝

  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想砍人就有人递刀子,汉代毕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生的地位尊重,于是接过了这把刀子狠狠的捅向秦始皇。

  有了先入为主的基础,又因为焚书坑儒这个词刺伤了历代玻璃心儒生的眼睛

  于是一个凶残暴虐的始皇帝就诞生了,即使到了现代,有些人也没有把这个观念扭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