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独阅读首页 > 文科生如何玩转皇帝 > 第一卷 > 第四章 听说
第四章 听说
作者:炽盛六 数字:2232 吐槽:0 更新日期:2022-05-01 09:37:41

  当翻开《祖训》后,大致内容的确都有,很多都可以理解,但是当我读到祖先问题时,发现我竟然姓刘,太祖应该叫刘元璋,配合着《太祖实录》来看很多内容其实和真实历史是不一致的,时间是有差别的。

  比如奠定大明王朝统一基础的鄱阳湖大战其实对手不叫陈友谅,作战方案好像有很大差别,只能说最相同的是太祖以弱势兵力战胜强敌,获得了决定性胜利,统一了南方。

  再比如明初四大案虽然也发生了,但是算是五大案,人物也不叫胡惟庸、蓝玉而是其他名字,但是影响都十分深远。

  可以确定的是我肯定不是处在五百年前而是在另一个时空中,只不过这个时空跟我所学到的历史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古代中国还是处在一种“无尽的轮回”之中。

  我不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不懂什么平行时空理论。从目前的线索看,这个平行时空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这个时期跟我学习的历史有出入,但是大方向上是相同的;二是这个国家跟我想象的古代有差别,但是整体问题是一致的;三是这个环境跟我了解的场景有变化,但是从本质上是趋同的。

  实事求是地说,当我认识到这些问题后,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作为一名普通的文科生,经常梦想自己穿越到过去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笑古人无谋,耻祖宗少智。但过去的历史已然过去,无论我们如何评价都已无法改变。

  另一个时空中,时间、人物、地点都不一致,但当历史走到这个阶段后,必然走向惊人的一致。无论是我们历史中的朱元璋还是这个时空的刘元璋,可能性格、看法、思想都不太一致,最终却站在了历史洪流的一边,建立了丰功伟业,铸就了这个王朝,走向了一致。

  自己或许碌碌无为,或许一鸣惊人,或许沦为尘埃,那么我能否改变这个历史轨道呢?能否在这个时空中的历史留下属于我的痕迹呢?能否让历史的发展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呢?我真的对自己没信心!真的,没有信心!

  “主子~”旁边太监低声说道。

  抬头看见一份密报,是检校送来的关于昨天晚上的报告,细细翻看其实没什么内容,无非是几位王公大臣在商谈议事、走亲访友而已。但对一些重点内容的谈话都有记录,包含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在场、谁说的话、谁回答的、谁监听记录的,内容详实、格式清晰,不得不佩服情报机构的能力。

  “哦”。

  我也只能如此回复,毕竟没有可以交代事项。

  同时想到历史上有很多因为此被错杀的案件,皇帝通过这些手段严格把控朝廷的大小事,实现对国家政事的事事时时的全方位监控。

  突然右眼皮跳了一下,作为一名唯物主义者知道自己长时间看书没有好好眨眼爱护眼睛,所以眼皮才会跳。

  当重复看书后,我突然反映过来一个问题,我是如何知道了解我刚才看的内容呢?里面的文字虽然的确是繁体并且也是古代,但是在不同的时空中,理论上文字应该有所差别。

  对每一个字阅读后,发现了两个答案:一是文字的确和我所学习的简体字有很大差别,但是大体都能认识,并且这幅身体的下意识里是认识这些文字的,只不过记忆是我的记忆。

  二是很多文件里的话语很板正,语言很官方,但是太祖的《祖训》是很口语化的,明显是皇帝念、大臣记录并整理的结果。

  在详细阅读后必须钦佩这位太祖,他对于臣子严苛,但对于自己的子孙真的是费尽脑汁。

  其编写的内容教导后世子孙,如何规范官员的德行、如何考察人才的优劣、如何“无为而治”。

  其制定的规则规范朝廷臣工,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如何办理日常事务、如何更好服务皇帝。

  其建立的体制约束这个国家,如何长治久安,如何守境安民、如何让这个王朝万年不衰。

  他妄想通过一种细致不能再细致、详实不能再详实、完整不能再完整的千古不变的制度让这个王朝万年不灭。但是很显然他失败了,他的很多制度在今天已经事实上的失败了,因为从来没有一种制度、一种体制、一种理论能万古不变。

  正如后来太宗的“靖难”就是利用其的勤王制度漏洞才能成事,让其成为千百年来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成功的大一统王朝的王族叛乱。

  历史真的是惊人的相似,在这个朝代都会发生惊人的历史轮回,很多你向历史作用的力反过来都会啪啪把你推回原来的隧道,直到迈向新的历史路口才能转向。

  “主子,您~”老太监已经回来并问道。

  “哦,好,吃饭!”我下意识看到侧面的满座饭菜说道。

  当我惊叹于历史的宏大和无尽时,终于有时间吃早饭了,很豪华,口感很好,对于每天吃工作餐和泡面的我真的是一种奢侈和享受。

  吃着吃着发现一个大问题,我好像忘记掉什么?我去!我刚才说了什么话?人在过分紧张后放松下来很容易出错。

  我再次瞥眼看那群太监以及服务的宫女的反应,好像没什么变化。

  同时还意识到一个问题,我说“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带我去书房”、“吃饭”的发音与印象中不一样,虽然由于换了身体所以音色不一样,但是明显耳朵听的不像是一种语言。

  突然想起《帝国时代4》游戏中关于联通中国的古汉语的争论,记忆中的确在不同时代语音还是不一样的,明朝和现在而且还是不同时空条件下肯定语音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我下意识说出的话实际上是符合这个时代的语音的,说明这个身体上换掉了意识和经历,但是一些记忆性动作没有什么变化。

  那么还有另一个问题,我说的那些口语,他们为什么能听懂?

  突然发觉《祖训》的口语化问题,赶紧翻开来看,确定了一点:古人说话时是很容易口语的,或者他们说就应该说口语,实际上和现在的意思没有太多差别。而我们所学习的文言文什么“之乎者也”其实是为了惜字如金的记录同时也是提升“逼格”所以弄出来的。就如同我们日常说的话和公文里写的文章、互联网大厂黑话不一样。

  加之这个身体本身对于口语以及发音的掌握是没什么变化,我只要不是说的太离谱、太现代、太摩登那么都应该能听懂。

  啊!原来我能听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