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独阅读首页 > 世代枪王 > 第一卷:鬼子来了 > 第八章:骄横的黑田中队(3)
第八章:骄横的黑田中队(3)
作者:金蝉 数字:1889 吐槽:0 更新日期:2010-02-18 16:20:52

  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段话与华夏的: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在阐述后天培养对于一个人才能的重要性。

  历史上有着许多开挂选手,他们真心是不学习也照样有术,强到破表吊得飞起教人由衷叹服。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坑灰未冷山东乱,原来刘项不读书的典故出处。你也别管人家到底是怎样办到的,事实胜于雄辩,你再不服气也不行,这就是同人不同命啊!

  归根结底,世上的大部分人终究还是没有这种非凡能耐,或者说是天赋异禀的本钱。既然明确知晓了自己的天赋资质不足,那也就只能靠后天努力来尽量补齐短板了,埋头学习来按部就班磨砺自身才干,不断积攒实践经验,指望着未来可以迎来依靠厚积薄发成功逆袭的一日。

  有人说人生在世所能遇到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别人不但比你更有天赋还比你加倍努力,仔细想来何尝不是令人感到无比绝望又万分无奈的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呢?

  西方谚语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也架不住有些人生在罗马。

  换言之,平凡人为之奋斗拼搏一生的成功道路终点,不过是幸运儿一出生就拥有基础条件罢了,你的成绩对人家根本不值一提,要不怎么说投胎才是个地道的技术活呢!

  背负了太多东西,行事之际难免显得瞻前顾后顾虑重重的伍胜文,并未因为刘若水所表现出的这份善解人意而心满意足,他反而皱起了眉头,不耐烦地催促说道:

  “你得抓紧时间准备了,近来我时常夜不能寐有不祥预感袭来,此事及早敲定为妙,我担心迟则生变哪!”

  听到眼前的这位主人翁连玄之又玄的不靠谱预感都拿出来说事了,如今是寄人篱下的刘若水又能怎么办?到了此时此刻,唯有挂着一脸苦笑回答说道:

  “那……在下也只能客随主便了。”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咱们得要领悟先贤教诲背后的真谛才算是走上了正途,你听明白吗?”

  “唉,不知先生打算如何处置此事,您只管吩咐下来,在下逐一照办便是。”

  刘若水很清楚胳膊拧不过大腿,同时也完全无意与伍胜文的指示对着干,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未见其利;先见其害。为赌一口气就干出如此不明智的事情,刘若水得一口气喝了几壶假酒下肚才能醉成这副死狗德行?但凡有一碟花生米下酒也不至于醉成这样吧!

  甭提刘若水在此世举目无亲,说多了都是泪,身在这世上的他犹如无根浮萍般随波逐流,不知自己究竟身属何处也就罢了,兼且有《战争之王》的底层逻辑无时无刻不在规范约束着他的行为,刘若水又怎么可能跟赋予自己生命与灵魂的主子翻脸叫板?当他真得了失心疯不成?

  把事情的逻辑关系捋一捋就会发现,起因与过程都太过荒唐了,一个人有意寻死似乎也不必按照这么个章法来作死吧?自杀法子多得是,悬梁服毒抹脖子这老三样,试问哪样不比这种未知的恐怖死法来得更为痛快爽利一些?

  有道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摆在刘若水眼前的严峻局势如此套路简单,一望即知是什么路数,毫不掩饰其中的恶意,直白点说就是他已然别无选择了,该何去何从这不是明摆着的嘛!自古华山一条路,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压根就没别的路可选哪!

  正常人碰见这样不堪的窘迫局面,谁的脑袋瓜子里能生出强行作死一波的无厘头想法也实在是令人费解得很,此君脑回路一定是堪称无比清奇了。

  平素习惯于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路人,见此情景怕也会忍不住吐槽两句:狗子,你是不是有点飘了?还是说觉得人家提不动刀了?

  刘若水就算是个工具人的角色也是伍胜文花了大价钱才搞出来的昂贵工具人,他也不可能丝毫不顾及刘若水的感受操切行事。按说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完全取决于他内心的诉求,别人要我做事与我要做什么事,这二者的现实差距还挺大的,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他合作,跟用暴力胁迫手段强行压着他屈服的成效如何也是不言自明。

  “……总之你要把握住时间,我可以等你慢慢熟悉环境,可惜敌人方面等不了。”

  “敢问谁是敌人?”

  刘若水偶然提到这一话题勾起了伍胜文的满腹愁思,他有一肚子的苦水无处人倾诉,外部的敌人如列强与西方教廷等等,对他必欲除之而后快也就算了,大家本来就是尿不到一个壶里的对象,合作是绝对不可能合作的,敌对才是符合常理的选择结果。然而,到了今时今日,在华夏的各种势力也都心怀鬼胎相互算计。

  有谁敢说自己能信得过这些口蜜腹剑的家伙,怕不是哪天一觉醒来就忽然发现被人卖了个好价钱,没准被人卖掉还得帮人数钱,没落到这步田地就已经算是挺好的了。

  台面上的各路人马诉求和主张不尽相同,连个相对靠谱的都找不出来,话说白了,北洋也是伍胜文在一堆烂水果里挑出来不太烂的货色,真当他待见北洋吗?开玩笑!

  这一话题触及伤心事,沉思片刻,满脸严肃认真表情的伍胜文这才缓缓开口说道:

  “……举世皆敌。”

  意识到自己刚才问了个自讨没趣的问题,刘若水这时不自觉地抬手摸了摸鼻子,随后为了掩饰又摸了一下额头,不无尴尬地一笑岔开话题说道:

  “呵呵,在下知道了,兹事体大,故而不得不从长计议。”

  听了这话,同样不想提及伤心事的伍胜文点头说道:

  “嗯,你能明白再好不过了。”

  ..................................................

  民国军阀混战闹得华夏鸡犬不宁民不聊生,为了筹措军费军阀们也算是挖空心思,不惜把捐税一口气收到了几十年后,听说盘剥手段最厉害的主都预收到了新世纪,古代贪官天高三尺都得拜服一二,然而,他们动手打起仗来的时候却极为富有时代特色。

  一句话,打归打,交情归交情,不能因为兵戎相见就坏了彼此的深厚情谊。

  后世有句话叫做:城里人真会玩。古人也相当会玩,杰出代表是蜀地军阀,极具戏剧性地搞出了白天两边军队枪炮齐鸣打得不亦乐乎,等到晚上掌灯时分,双方的军长和师长们吃饱喝足,大伙笑嘻嘻地坐到一张桌子上搓麻将谈天说地。

  不得不说,这一幕场景可称是数十年来未睹之怪现象的集大成者,按说这天底下的荒唐事不计其数,却也很少有能够超过这一桩的。

  为什么呢?简单哪!军阀大多都是亲戚、同学、同乡和校友之类不清不楚,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前期还有不少人是从前金军队跳反转化过来的,细说起来都是熟人。

  既然如此,这些军阀就更不好意思公开撕破脸,没法不要脸也就只好整出几幕闹剧给人看了,反正大家伙的情况皆是如此,大哥也不必说二哥。

  在民国前期独领风骚的是保定军校,往后就是各省兴办的讲武堂毕业生,他们算是华夏本土培养的第一代职业军人。相对于那些喝过洋墨水的公派军校留学生,俗称土鳖的丘八也不是白给的。当然,到了后期炮党与赤党展开宿命般的大对决便彻底演变成了一场黄埔同学会的学业考评。

  后世影视作品里时常出现常凯申喜欢手下们称呼自己为校长,听到人家如此称呼,常某人便不禁喜笑颜开的经典场景。

  从本质上讲,常凯申未尝不是利用师生关系来笼络人心,他常某人不过是炮党内部最大的军头而已,缺了下面带兵打仗的小弟们替他摇旗呐喊,他不就真成光杆司令一个了?你让他拿什么跟那帮倚老卖老的党内元老去斗法?

  依靠在黄埔相濡以沫的私人情谊,远比摆明车马的公事公办来得靠谱,即使一点也不看重此事,为了表演给别人看,常凯申不得不作出一副珍视往昔师生情谊的高姿态。退一步讲,说常凯申不重视黄埔军校这个得以发迹的龙兴之地之类说法也不够客观,只是他未必真有对外展现出来的那份热忱罢了。

  诚然,领袖很伟大如同高高在上的神佛受人顶礼膜拜,在华夏这个笃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不信邪国度,仅凭领导权威光环也是难以立足的。不论推举谁上去当了领袖,结果差不多都是一地鸡毛,选择那些跟自己关系比较亲密的候选人比较靠谱,如此一来便能越发凸显出了维护紧密私人关系的重要性。

  高处不胜寒的上位者不适宜搞自我封闭,甚至比普通人更需要与其他人联络感情,谁敢指望如孤家寡人的御下手腕与帝王心术来治国理政,呵呵,未免是有些太天真了。

  谁当真以为领袖签署一道政令,天下就莫敢不从了?天底下顺理成章的事可不多。

  受命于天口含天宪的九五之尊们都做不到的事情,掌握的权柄相较于前人本就大幅缩水的后生晚辈就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了,洗洗睡吧!在梦里啥都有!

  “弟兄们,给我顶住!大家顶住了!上峰一定重重有赏!”

  “轰轰轰轰……”

  全世界尚未点开民族主义这项关键性的人文科技之前,已知的军队全是清一水的旧军队,什么叫作旧式军队呢?

  划分标准说起来也挺简单的,士兵参军入伍以当兵吃粮为目标的属于旧式军队,靠抢掠战利品从中获利的也算,至于那些斩人头记功的,你说呢?

  少数利用宗教思想鼓动起来的军队似乎可以超越这一限制,狂信徒也是有所欲求的,图的是许诺为圣战而死的烈士能进入传说中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天堂和享受发放七十二个处女的抚恤待遇,这种人来参军打仗从本质上讲是求死成分居多。

  不得不说,如此动机不纯的思想觉悟跟当兵吃粮比起来,充其量算是五十步笑百步。

  率先一步点开了民族主义的高卢鸡有能力吊打同时代的欧洲诸国,不仅不令人感到意外,倒不如说拿破仑皇帝最后被敌人打败了才真是不可思议的结果。

  不消说,坚定奉行一切保持不变才能最大限度维护自身利益的思想,畏惧任何新的变化,思潮传播在大金王朝治下的华夏就从没有一次赶上趟的例子。

  蒸汽机肯定是落下了!工业化也落下了!什么什么的全都拉下了,以华夏体量而论足够大,外国一口吞不下,但是如此落后又怎么能不时常挨打呢?

  隔壁三哥不就是水平菜鸡,才会被一波又一波的外来征服者轮番登门送温暖吗?当奴才也能当出点优越感来,委实叫人无法理解三哥清奇脑回路到底是咋长的,估摸着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到了晚期了吧!

  约翰牛发动烟土战争时做过相关统计,后世可以清楚了解到这一战的细节,远征华夏的军队跟驻扎本土的军队开销额度大体一致,在那一年的军费数据上压根看不出有啥变化。这也就是说,约翰牛没来得及发力,大金王朝就已经倒下了……嗯,很好,这样的窝囊废表现还想让人家瞧得起?趁早别出来丢人现眼了。

  羊城革命军受到南方军阀听调不听宣,虚与委蛇的惨痛教训,以嘴炮功力深厚著称于世的孙大炮痛定思下决心自己培养军队,他所提倡的三民主义和民族主义也有效地加持到军队当中,北伐军的士气爆棚本就胜过了旧式军队一筹。

  到目前为止,武器装备与组织架构等方面皆已完成了近代化改造的北洋军,很遗憾地尚未点开民族主义这项重要科技,只能算一只脚勉强迈过了门槛,骨子里依旧是个半吊子选手。外加上此番为了打击报复北洋军,西方列强包藏祸心慷慨地为羊城方面半卖半送提供了大批武器弹药,又进一步拉大了双方在硬实力方面的差距。

  用于供应惨烈欧战持续消耗的剩余物资多得是满坑满谷,任是谁也说不准欧战要打到什么时候,战前乐观的估计是四周到六周就能搞定,结果是一拖再拖,已然成了欧洲的一块烂疮,屡遭事实打脸的他们也只能本着料敌从宽原则储备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仅以给军马使用的御寒毯子为例就多达数十万条,协约国为了数百万名前线士兵们所预备的武器装备与弹药数量如何也是可想而知的,更是多到不计其数的程度。

  欧战结束派不上用场的军需品迅速变成了积压货,在以汉斯猫为首的敌对势力宣布停战后,原本战场急需的物资沦为了无用的废物,除非打算二战爆发时再拿上这些老古董去跟敌人开打,只是不知届时当面遇到的敌人究竟会被你吓死还是笑死呢?

  光是食品被服之类的军民两用物资还好说,药品这样的硬通货更是不愁销路,弹药这种易燃易爆的玩意就不同了,不仅需要付出高昂仓储与人工成本,保质期过了为保万全起见又得销毁处理还得额外多掏一笔钱,诸如此类的麻烦事多得一箩筐,不如趁着华夏内战的大好机会处理掉存货可谓是省心又省事。

  列强对华军售的这批武器弹药绝对数量不少,万吨海轮都足足装了好几艘的量,要说少就太吹毛求疵了,搁在第欧战刚结束的时代背景下显然是一桩不值一提的小生意。

  与在泥水翻滚的堑壕战当中,对峙双方架起了大口径重炮互锤,一打就是数年的火力投射强度相较,卖到华夏的军火数量顶多是连一星期时间都很难撑过去的九牛一毛小儿科水平,放在今时今日的华夏土地上,那可就是货真价实的头一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