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明听完,看起来十分吃惊,“魏先生正在南京?怎么没有听起先生说起,我还以为他在两广协助林制台呢?”
徐子苓微微沉吟片刻后说道,“魏良图虽与林制台交好,但自道光五年以来,一直都住在南京,后于道光十五年,在扬州买宅,汝就算在南京看不到他,也可以在扬州看到他!”
刘仁明一愣,扬州买宅?这等于后世在北京购买四合院,好大的家业呀!老师徐子苓有意点出这一点,到底是什么意思?莫非?
徐子苓见弟子反应很快,缓缓点头,“魏良图此人才华横溢,天下皆知,不过过于爱财,现如今已经堕落为盐商,汝若有机会,可从其学,但不得学其不足,否则勿来见吾!”
魏良图先生就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老魏少年时很牛逼,15岁中秀才,20岁成为通过拔贡考试,成为国子监监生,顺利完成高考移民。
(拔贡考试就是国子监在全国选拔读书成绩很好的秀才,如果看不明白,可以想象北大附中、清华附中、人大附中、北京四中,101中学这一类北京的著名高中对全国招生,凡是成绩好的,就可以前往北京读书,并参加高考,如此考北大清华就容易多了!
要说起来,本朝还真缺乏这样的考试,要不然大家伙也不至于对北京土著那么多怨气,凭啥他们可以享受那么多待遇,在这个高考时刻吐糟几句!)
完成高考移民后,魏源的科场也不算非常顺利,他一直到道光二年八月,第三次参加顺天乡试,才一举高中举人第二名俗称“南元”,当时魏源已经28岁。
这次考试的八股文,魏源做得十分精彩,其卷子甚至呈到了当时刚刚当皇帝不久的道光那里,得到了皇帝的褒奖,所以魏源的名声大振,但谁也想不到,隔年的会试,魏源竟然没有过关,自此之后,魏源就是考不中进士,现在都是道光二十年了,魏源的科场顶峰还是南元。
不过人有了名声,好处还是非常大的,自道光五年开始,魏源就开始给两位湖南老乡当时的江苏巡抚陶澍,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做幕僚,这两个人看人贼准,也非常会炒作,就是他们一路培养和不断炒作,左宗棠这样的猛男才没有被耽误……
在这段时间,魏源干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贺长龄想编写一部关于经世致用的书来扭转当时知识分子不问政治,不切实际,只喜欢大量堆砌辞藻的学风,他就选中了魏源来做这样事。
他一方面要魏源参与筹划正在议行的漕粮海运事宜,一方面他又委托魏源仿照明朝陆耀的《切问斋文钞》的体例编辑一部本朝人有关经世的文章书籍。
本着这样的一个思想,魏源开始为贺长龄选编《皇朝经世文编》,接手这个工作后魏源广泛阅读,精心地筛选,用时一年之久把从清初到道光五年各学者大家的资料中“存乎实用”的文章都选录了一遍,涉及到清代的方方面面。
《皇朝经世文编》于道光六年十一月编成,这部书刘仁明在徐子苓处看过一部分,看完之后,大为震惊,他迅速意识到这本书是研究鸦片战争以前清代经济状况的宝贵材料,要想干大事,一定要细细阅读,不过他手里没钱,只能在徐子苓处蹭着看,但徐子苓告诉他,他现在的重点是科举……
这本书的成功,彻底奠定了魏源大思想家的学术地位,后来他受林则徐委托,编写《海国图志》,也跟这本书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
在编书的过程中,魏源还为陶澍、贺长龄的江苏漕运、实行海运出谋献策,到了道光六年,第一批漕船从上海出发,很快就到达了天津,这次运输的漕米占漕米总数的三分之二,比往年大大节省了经费。
虽然漕运事关无数人的生存,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清王朝不可能废除漕运,但这一次漕粮海运意义重大,等到太平天国起义,运河中断,试点成功过的漕粮海运自然就成了北京的生命线,这意味着什么,刘仁明自然很清楚……
魏源这么牛逼,为啥徐子苓对他颇有微词呢,这就离不开另外一件事,道光十一年,陶澍已经是两江总督,他与当时的江苏巡抚林、徐子苓的老师姚莹等改革盐政,在淮北盐区改行票盐制,大小商人只要向官府交纳一定盐税,官方便发给盐票,凭盐票可以自由买卖食盐。
这一次改革大获成功,参与的几人都被认为是当世名吏,而魏源作为幕僚,也从中狠狠赚了一笔,到底赚了多少,就算没有百万,也有几十万两……
合肥深受这一次改革的影响,据说淮北盐税改革后,一年可以运输三次,利润至少有几倍,所以当时有背景的人往往会挂一个名,把盐票拿到手,然后对外出售,就可以赚到很多钱。
看到情况不对,陶澍就修改规则要求盐商必须有一定的资本才允许购买盐票,当时盐商提供验资的资本金竟然超过了八百万两,但钻空子的人也立刻出现了,有人就从钱庄借钱,充作资本。
能干这种事情的自然是关系深厚者,魏源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他搞得风头太大,以至于知道的人不少,据说当时票贩中有五个人名气很大,他就是其中之一,而他一个幕僚敢做这样的事情,背后的陶澍,还有二把手林则徐肯定也不干净,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是跑不掉的……
如果仅仅薅一把羊毛也就罢了,关键是自此之后,魏源就变成了盐商,而且是大盐商,徐子苓就不怎么能接受了,你魏良图是顺天府第二的南元,又是《皇朝经世文编》的编写者呀,你怎么能堕落成盐商呢!
这一次刘仁明的乌鸦嘴不幸言中,徐子苓闻讯后,对刘仁明自然无比喜爱,决意要把他培养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同时他自然也要考虑江河交汇处的防御,镇扬等地武备松懈肯定是必然的,刘仁明不过是一个小秀才他又能顶什么用,他自然就想到了在两江官场很有名气的魏源,如果魏源出来说两句可能就不一样了……
本来这件事徐子苓亲自去做比较合适,但是徐子苓又看不上魏源,所以才有手书一封,让刘仁明带着过去拜见,如此一举三得,既可以有一些提醒;又可以让学生扬名,学到一些东西,魏源的学识摆在那里;还可以让这个家境贫寒的学生搞到一些好处,魏源手指缝中漏一些,对刘仁明也是不小的帮助。
但徐子苓万万想不到,他的学生刘仁明早有反骨,对他规划的大好前途压根不屑一顾,刘仁明一边低头称是,一边心中琢磨,老子的气运十足呀,本来还在发愁怎么见到魏源呢,没想到出门前竟然搞到了老师的推荐信了,这下子见到林则徐就更容易了,一百两银子吞定了……
至于徐子苓所说,不得学魏源的不足,刘仁明嗤之以鼻,这都什么时代了,竟然还敢瞧不起商人?怪不得徐子苓都做了李鸿章老师,却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这种书生性格怎么可能成事!
至于徐子苓的警告,刘仁明压根没当回事,老子要成大事,首先就得有钱,这条关系一定要牢牢抓住,想尽办法抓住,想想吧,魏源提供一些盐票,自己父兄又有贩盐的路子,这条发财的路径自然就打通了,而一旦完成了原始积累,接下来就可以滚雪球一般发展了!
刘仁明兴高采烈的回到家中,到家之后,又发生了一件大喜事,经过他一个多月不懈的耕耘,周氏终于怀孕了,如此一来,家中两个新妇陆续怀孕,刘家这一年可以说极其兴旺。
有了后嗣之后,父母安心,周氏安心,刘仁明自然就可以离开家乡,到处拜访,若是在后世,妻子刚刚怀孕,丈夫就出去游玩,肯定被骂得狗血淋头,不过在这一世待久了,刘仁明多少有些被同化了,他并不是很在乎,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怎么可能沉沦于闺房之间,为儿女情长所动摇!
虽然他交代了一番,又表示年前一定会回乡云云,但还是义无反顾的离开家乡,开启了他的游学生涯,此时是道光二十年农历九月十八。
而在出发前一日,他把随行的人召集在一起,除了礼勤这个小书童以外,还有黄氏昆仲黄中杰、黄中豪,还有五十多岁的老仆人周福,以及刘宗清家的两位保镖刘铭忠、刘铭信,总共六个人。
周福今年五十多岁,但看起来跟后世七十岁老人差不多,满脸皱纹,眯缝着眼睛,虽恭敬有加,但刘仁明却看出来,老头很精明,而且还以一种审慎的眼睛观察他。
相比于老头周福,刘仁明更在意黄中杰、黄中豪、刘铭忠、刘铭信四人,四人都头裹布巾,面色黝黑,看起来孔武有力,刘仁明团团施了一礼,然后问道,“四位好汉,不知可携带兵器?”
黄中杰嘿嘿笑着说道,“刘相公,你这话问的奇怪,官府一向不准我等私藏兵器,自然是没有!”
“没有兵器?匕首短刀总该有吧,若是路上遇到歹人如何?”
黄中杰、黄中豪兄弟互相看了一眼,没想到这个小刘相公对江湖出行还是晓得一些的,不过没等两人回答,刘铭忠不以为然的说道,“有我等兄弟护卫,小相公何惧什么歹人?”
刘铭信更是拍着胸脯说道,“小相公放宽心,我等兄弟行走江湖多年,什么样人没有见过,你只需听从周管家行事即可!”
刘仁明心中暗骂,怪不得曾国藩征兵坚决不用这种社会混混,看起来孔武有力,但真遇到敌人了,压根指望不上,可这会也没办法,只好先将就。
不过刘铭信那句话让他非常不爽,什么叫听从周管家的,老子才是主人!所以他沉着脸说道,“刘铭信,你这般不晓事,吾不要你,回家去吧!”
刘铭信顿时愣住了,周福老滑头了,当然明白刘仁明是在立威,他连忙躬身说道,“相公,铭信常年随家主出行,忠心不二,不过多少有些蠢笨,还请原谅一二!”
周福既是道歉,又搬出了家主,而刘铭忠见状也跟着求情,不过他对刘仁明翻脸如翻书非常不高兴,我们是族长派来了,不堪僧面看佛面,你一个小秀才凭啥不给脸?
所以刘铭忠嘟囔着表示不满,“我兄弟虽然有些憨直,但一向忠心,族长倚为心腹,小相公为甚不要他?”
刘铭信更是嚷嚷,“我是族长安排的,怎能说走就走?”
周福见状,不得不斥责道,“你们两个混球,真是不晓事,还不跪下求饶?”
两人心不甘,情不愿的跪倒在地,不过刘仁明压根不买账,他毫不客气的说道,“周管家,汝可带着这两人离开,如此大才吾用不起!”
周福也有些懵,这怎么说的?就在他犹豫不动之际,刘仁明看了一眼黄中杰,一直看热闹的黄中杰瞪着眼睛吼道,“周管家,你眼瞎了吗?相公发怒,你还不赶紧回去禀告,换人!”
周福这才反应过来,想了想,规规矩矩给刘仁明施礼,然后说要去和族长禀报,刘仁明点点头,缓缓说道,“黄氏昆仲乃吾姻亲,有他们护佑即可,不需族长派出护卫!”
“这,这不妥当吗?”
刘仁明冷冷得说道,“汝回去通禀即可!”
既然是投资,那就实实在在把主导权让出来,此时他已经有了老师那份介绍信,也不在乎族长家的一百两银子,所以乘机考验一番老族长,看看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刘仁明估计老族长会退让,如此一来,他就处于绝对主动了,刘仁明时间宝贵,压根没心思跟一个管家搞什么宫心计,家奴欺主的事情不要太多,若是一个不小心被周福卖了还帮他数钱,所以必须从一开始就让这个老家伙知道自己惹不起,出门时自然也就安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