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独阅读首页 > 曙光赤火 > 第二卷 变革的奏鸣 > 第六十二章 春季规划
第六十二章 春季规划
作者:长烟落日圆 数字:2179 吐槽:13 更新日期:2023-02-06 23:07:10

  春雨滴滴答答,濡湿了一片天空。

  细密的雨幕中,一场葬礼正在举行。

  在这公社西郊的林地中央,四个方方正正的墓坑一字排开,奠祭着四名离开集体的英灵——这其中不仅仅包括前公社领袖欧格斯,也包括在公社防卫战中牺牲的三名人民自卫军战士。

  在每个墓坑之前,都安置着一块简易的木质墓碑,上面写下了亡者的姓名、生平和由公社行政委员会集体为其草拟的墓志铭——简短,但令人印象深刻。

  对于拜伦来说,这种仪式并非为亡者而设,而实际上是完全为生者服务:通过追授功名和集体追悼的方式,能够显著地提升集体的精神凝聚力,进一步提高组织度。

  嗯,培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随着主持葬礼的马科夫用沉静的语调念出了提前准备好的长篇悼词,公社全体正式成员按照职位高低的顺序依次走上前来,用插在墓碑旁边的铁铲铲起一捧黑色的土壤,轻轻地扬落进了墓坑之中。

  第一个走上前来的自然是拜伦——虽然在集体领导的原则下领袖一职不再是欧格斯还在时那种说一不二的角色,但手中握有欧格斯托孤“法统”的拜伦仍然在两天前的党内选举中拿下了总书记一职,成为了领导集体中的核心人物。

  拜伦握住铁铲的铲柄,庄重地向欧格斯和其他三名战士的墓坑里各投入了一把黑土。

  第二个走上前来的是卡勒。

  作为人民自卫军指挥官,军事委员会三名成员之一,以及同样在两天前的党内选举中产生的曙光人民党中央政治局的常务委员,这名曾经的王国军进步军官如今同样是公社领导集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对于维持公社稳定所发挥的作用仅次于统合各派的拜伦。

  卡勒按照拜伦的做法同样铲了黑土填入墓坑之中,随后向三名牺牲战士的墓碑神情肃穆地敬了一个军礼。

  第三个走上前来的是古莱尔。

  作为欧格斯的养女和最得意的学生,古莱尔在原共耕社成员中拥有仅次于欧格斯本人的影响力,在如今的曙光人民党组织架构中同样是政治局常委以及崭新成立的教育工作部的部长。她对拜伦的支持和协助,是公社稳定的另一块压舱石。

  当然,对于拜伦个人来说,他和古莱尔之间除了同志合作关系之外,还有额外的一点特殊感情。

  拜伦本来以为和欧格斯感情极深且又十分容易动情的古莱尔,在这种告别的场合难免又要大哭一场,然而她只是静静地在欧格斯的墓碑前站了一会儿,便扬手将土壤铲进了墓坑之中。

  随后走上来的是秋金、伊迪、切里夫和卢汉,作为公社组成中各个派系和部门的代表人物,他们也都在党内选举中成为了人民党的中央政治局常委——虽然在可见的未来争吵和分歧仍然不可避免,但拜伦希望在集体领导的旗帜下能够与他们展开有效的合作。

  再之后的是普通的学员、工人和士兵……

  ……

  待到四个墓坑基本填平之后,最后响起的便是一声对准天空的响亮枪响。

  葬礼……结束了。

  对于原共耕社成员来说,这同样是旧的作为理想主义的社会实验而存在的共耕社的最后葬礼——接下来在现实存在和发展的,将是作为具体革命力量的曙光人民党和劳动公社。

  ——

  春天是段好日子。

  比起几乎无事可做的冬天来说,北境的春天是万物解冻并重新焕发生机的日子,而对于拜伦来说,就是工作量加倍的日子。

  以第一场春雨为限,为了公社接下来的发展,十分有必要制定一份具体的春季规划。

  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拜伦一条条把这些子目在纸上列了下来,接着又分别在每个子目之后,写下了必须要完成的具体任务。

  思想文化和政治教育方面,除去军队思想教育之外,曙光人民党本身的党员教育和考核也应当立刻开展,而在集中培训有具体工作能力的党员之前,首先要做的便是进一步统合领导集体的思想——推动党内的主流思想由空泛的“人民革命”理念转变为科学的阶级革命理念,树立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具体怎么做嘛……可以先从写一本理论宣传用的小册子开始。

  在这一方面,拜伦已经有了做两手准备的打算:对于能够理解和思考的党员,也就是欧格斯事先教育过的那一批政治参与意识比较强的学生,展开严肃和正式的理论讨论,力求理解并认同;对于没有政治思想基础的文盲和半文盲,则发展填鸭式教育和应试考核,不求理解和认同,只求背诵和服从。

  虽然这么做会助长党内工作作风的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但官僚和教条……再怎么样也比无组织无纪律强得多。3

  政治体制和组织模式方面,鉴于目前没有实行党政分开的物质条件,拜伦决定广泛地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办法,实行必要情况下的党政合一制度,以社员全体大会(全体党员大会)——公社行政委员会(人民党中央政治局)——公社各委员会(党内各工作部)的组织模式进行工作。

  经济生产方面,工业生产就继续按照冬末时制定的方案进行,有步骤地推动小高炉的建设和铁矿冶炼、农具作坊与军工作坊的扩大这几个大项目的进行,力求在春天结束时拥有一批小有规模的手工业工场和一定数量的熟练工人。

  让拜伦感到棘手的,是农业生产。

  在巴尔摩子爵的袭击事件发生之前,拜伦就已经对公社高度公有制+低水平小生产的农业组织模式起了改革之心,而如今袭击事件发生之后这种生产关系内部的矛盾更加突出了——巴尔摩强征来的一百余名民夫尽数加入了公社,但却完全不适应公社建立在小生产基础上的集体化生产模式,根本融入不进来。

  现在摆在拜伦面前的有两条路。

  第一条是资源和人手对新加入公社的农民进行政治教育和组织训练,让他们适应集体生产的组织模式,进一步巩固公社现有的集体化农业。

  第二条则是所性承认农业小生产的现实和家庭农业的必要性,给新成员分配土地,解散维持成本巨大而收效甚微的集体农业,发展个体农业经济。

  该怎么走呢?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