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赫那拉氏听沉默片刻后,对金唤秋道:“哀家到是有个合适的人选,就是不知宁兴是否有心仪的人才?”
“臣只出计,岂能越俎代庖?姐姐莫要在试探了,臣本一颗忠君爱国之心,可臣也明白,如今这朝堂君不君,臣不臣。唯有姐姐独挑大梁,当年姐姐您和东太后齐心协力共安社稷,您重病之时,东太后病薨,朝堂之臣都借此污蔑姐姐,贪姐姐安定社稷之功,岂有此理?家父在臣年幼时常提及此事,怒斥满堂诸公除了欺负孤儿寡母,于社稷无功,为臣子无忠。”金唤秋说着,还挤出几滴眼泪。1
这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还学鳄鱼落泪了。
慈禧听后也是深吸一气,叹道:“哀家没有白认你这个弟弟,你有此心,那新军事情就拜托你了。”
金唤秋连忙磕头道:“使不得,使不得,臣资历浅薄,如是上任,让外廷如何看姐姐?”
慈禧一拍椅子扶手道:“哀家定下的事儿,谁敢说不字?”
小李子也恭敬地靠了过来,因为这时候慈禧多半要吩咐他办事了。
“小李子,传哀家旨意,让皇儿入宫请安。”慈禧太后吩咐道。
“嗻!”
随后光绪皇帝便依照金唤秋的计谋跟慈禧演了一出情亲戏。
不管慈禧信还是不信,太后懿旨是拿到手了。
此刻在寿宁宫内,“老佛爷,金大人他这......”
“哀家,知道小李子你想说什么,可就算是假的,又有谁愿意这样在我面前表演呢?能这么卖力地演戏,就已经是对哀家的最大的尊重了,看看那些外臣,当着我的面都不敢讨好我,哪比得上金宁兴一点?”叶赫那拉氏说着,走到化妆台前,拿起化妆品自己玩了起来。1
在乾清宫,载湉、左大人、金唤秋、还有黄思永靠在桌前。
只见太后懿旨上写满了众人所需的内容。
先是李大人失宠,作为清法战争主和派的他,没有资格代表清廷出使了,而出使的任务则是交给了黄思永。
载湉也是如愿拿到了慈禧对改革的支持,也是乐坏了。
左大人则是了却了最后的心事,因为新兵如何设立,如何建设,他都能插得上话语权。1
唯一没有实际好处的是金唤秋。
慈禧太后不是傻子,她在旨意上把金唤秋的赏赐全部让给了载湉。
目的是让金唤秋跟载湉牢牢绑定。
而载湉因为其政治上的不成熟,根本没有理解这个深意,便很草率地结束了这次小会。
金唤秋有些无语了,难怪康某人能把这位少帝骗得团团转,蠢啊。1
要不是左大人在会散后,私下提点了载湉,金唤秋很可能“一怒之下”再也不回京城而是出海积蓄实力去了。
好在载湉还是及时挽救了金唤秋的那颗脆弱而又敏感的心。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叔安国有功,朕心甚慰,封镇国将军兼汉城新军驻防将军......”7
金唤秋领旨后面色沉重,他没想到左大人的提携反而坏事了。
如今朝鲜境内不稳,左大人明显是要金唤秋去当救火队长的。2
在收拾行李前往朝鲜之前,金唤秋先回家一趟,拜见父母。
“娘亲,我回来了。”
在屋里淘米的赵氏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也是放下手中的活计迎了上去,“儿啊,你可算回来了。家里如今不景气,唉。没有什么好招待你的。”1
“娘亲,爹呢?”金唤秋诧异道。
“去年走的,你的叔叔们闹着要分家,这硕大的家,也就分了个一干二净,你的那些姨娘看着家道中落,也不愿意拖累,便带着你的妹妹姐姐分出去了。”赵氏苦笑着说道。
金唤秋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老爹走后,自己就是这一脉唯一的独苗,而一个家里没有男人,被吃绝户是很正常的事情。
金唤秋知道可能赵氏还隐瞒了一些情况,也许姨娘们是“自愿”走的吧,那些姐姐也是“自愿”嫁出去了。
但大丈夫岂能在意儿女情长,就在金唤秋准备立下豪言壮志,割舍女眷,革不成不婚的时候,慈禧送来的那两个宫女提着行李找上门来了。
还是小李子公公亲自带队送来的。
“金大人,老佛爷赏你的,莫要忘了。如今朝廷的旨意已经下来了,金大人打算什么时候走马上任啊?”小李子笑道。
“自然是接了家母一起上任。”金唤秋道。
小李子叹气道:“那可不成啊,老佛爷有请,请令堂搬入宫中住吧。”
金唤秋听后一愣,心道:“还有这等好事?”
小李子见金唤秋沉默不言,心道:“看杂家不拿捏你,把你母亲送入宫中为质,不怕你不忠于老佛爷。”
金唤秋只好转过身看向母亲赵氏。
只见赵氏苦笑着道:“我儿出息了,我这种粗人也能入宫了。”
金唤秋又转过身装作不舍和无奈道:“还请李公公,多照顾我娘亲,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还望李公公收下。”
几个金豆豆落入了小李子的腰包,小李子咧嘴笑道:“好说好说,杂家就是伺候人的,金大人放心。”
在从家事中抽身后,金唤秋就乘坐马车前往朝鲜,在马车行进的过程中,两位宫女一个因为染疾而亡,另一个则是不慎跌入鸭绿江中淹死。2
顺带一提在前往朝鲜之前,金唤秋已经委托恩师黄思永前往安南时,顺手给在租借一带的新革会人寄信。
抵达汉城时,恰好是1885年5月1日,金唤秋在汉城会见了朝鲜国王李熙,当时李熙亲自出门为天朝上国派来的镇国将军金唤秋牵马执镫。
只见金唤秋骑着白马,身批慈禧太后送的黄金甲,手持丈八红缨枪,威风的嘛,不谈了!1
在朝鲜迎接队伍里,金炳始、与袁世凯站在同列。
金炳始,朝鲜近代史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洵卿,号云养,本贯清风,朝鲜近代事大党人,也就是保守亲清派,不主张任何改革。
两人低声交谈。
“圣初兄,你看,上国可算是派人来驻守朝鲜了,说是要练新军,我想要投效这位将军。”
“项城兄,这位可是黄大人的弟子,你不是李大人的人吗?”
“哎呀,此一时,彼一时嘛,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袁世凯笑道。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金唤秋在城门口跟李熙同列时就笑道:“都说上国如父,下国如子,今日你为下国之主,亲自迎接我,自是没有坏了规矩,我心甚慰,你有什么委屈可慢慢言明,我定为你讨回公道。”
李熙听话也是无奈笑道:“哈哈哈,还请上国将军进城赴宴。”
金炳始听到金唤秋还没进城就开始立威,也就叹道:“项城兄,这位将军好生气魄,黄大人的弟子果然不是什么庸人。”
袁世凯也附和道:“是极是极,态度决定了一切,这位将军定是为救朝鲜而来。”
“那项城兄,你说要不要?”金炳始说着,做了个手势。
袁世凯摇了摇头,“黄大人是革新派的新人,只怕这位将军,不会赞同事大主义,也想要改革朝鲜。”
“唉,我担心的不是这个而是害怕亲日乱党乱来。”金炳始道。
袁世凯眯着眼睛道:“那就要看这位将军有什么本事了。”
金唤秋也在跟身旁众人的攀谈中有意无意地看向袁世凯,他知道袁世凯是如今朝鲜亲清派的幕后领袖,没有他,朝鲜的亲日派早就把朝鲜拉入日本的体系了。
在入驻汉城后,金唤秋没有以弱示敌,而是亲点了几位李熙的近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明白自己是为他们的主子撑腰的。
便让他们去找对他们主子不忠诚的人。
这个方法虽然粗糙,但确实能有效的肉体消灭最危险的,宫内反对派。
宫内最大的反对派,闵妃,也就是明成皇后。
金唤秋也让李熙把她请出宫来,亲自跟她谈判。
虽然闵妃对金唤秋代清干涉朝鲜不满,但碍于金唤秋雷厉风行的铲除了自己在宫内的爪牙,也害怕金唤秋赶尽杀绝,只能认栽。
金唤秋能在朝鲜做这些事情,一切都仰仗过去袁世凯在朝鲜立下的清威。
袁世凯因为职务问题,不能站在台前,而完全不能动用清朝的威望来压制朝鲜政坛。
而金唤秋就不一样了,说的好听叫镇国将军,在朝鲜练新兵,说得难听点叫朝鲜王,真正的朝鲜总督。2
袁世凯见识到了威望的力量后,他心有不甘,心想如果自己是:“镇国将军”做到这种事情,岂不是轻而易举?
到了6月初,金唤秋协同李熙等朝鲜政要,到汉城港口迎接,满载军械以及士兵的五辆货轮。
这些货轮的头领,是黄氏集团账面上的老板,黄中慧。
“慧哥!”
“贤弟!”
二人抱拳为礼,只见金唤秋转过头当着这些朝鲜政要说道:“这位是我恩师黄大人的嫡长子,黄中慧。各位不可怠慢礼节。”
李熙听后也是很恭顺的走上前,拱手行礼道:“朝鲜王国国王,拜见上使大人,还请上使大人带天兵入营,我当大摆宴席,为各位接风洗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