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收藏起起落落始终在一千两百左右上上下下,而均订却有些下滑……身为作者,心情自然并不好,但毕竟路都是自己选的,哪怕跪着也要努力走下去啊。
感慨之后,还是得分析一下原因。
毋庸讳言,第五卷后半部的故事应该是写得不太理想。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我最近的状态不好,再加上相关史料不仅简短,而且内容很多讹误或彼此矛盾之处,要在考据充分与剧情逻辑自洽之间兼顾的技术难度太大。
此外第二个原因,大概是对霓虹这段历史不感兴趣的读者挺多。再加上这几年的两国关系每况愈下,所以这部分剧情在各位读者看来并不讨喜,甚至是较为反感……这些情绪,其实我也是能理解并认同的。
不过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申明一下,剧情里涉及到霓虹,并不代表要将其美化,甚至为其洗白,只是想要在一个架空世界中尽量去尊重事实真相,如此而已。
“委奴国”受光武帝册封,相关记载明明白白地写在《后汉书》里,还有出土的金印为证。而卑弥呼受魏文帝册封为“亲魏委王”,同样也见诸于《三国志·魏书》的原文中。
所以自东汉起,中原便与霓虹列岛保持着断断续续的官方来往,这是事实,不以任何人(包括作者在内)的个人喜恶为转移。
主角身为来自后世的穿越者,从个人情感上,应该会倾向于先一步将可能在未来孕育出毒瘤的霓虹,掐死在襁褓中……而最简单的办法,便莫过于将其纳入汉王朝治下。
所谓“国恒以弱灭,唯汉以强亡”——从汉王朝末期各路军阀,都能轻易碾压身边蛮族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件事根本就不存在技术难度可言。
至于在航海方面,其实也不构成障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搜索一下“刘阿知”这个人物——就在十常侍之乱的一百年之后,这位汉献帝曾孙便率领两千多族人东渡霓虹并就此扎根,繁衍出好几十个氏族。
甚至于霓虹平安时代当之无愧的武神,第二任征夷大将军坂上田村麻吕,便是刘阿知的后裔,换而言之,同样也是刘邦、刘秀、刘宏、刘协等历代汉天子的血胤……
所以在我看来,主角涉足霓虹,在汉末这个年代背景下,并不算是什么异想天开的意淫。
另一方面,我在前几卷已经多处提到过,在我看来,汉王朝之覆没,其实和灵帝祭出“税天下田”这个昏招,有很大的关系。而灵帝之所以要这样做,又与中平二年发生的那场南宫大火密切相关。
重修南宫乃是刚需,但是天子没钱也是实情。灵帝在位时虽然天下大乱,但汉王朝的统治依旧还能勉强维持,历年爆发的叛乱也都逐一被先后敉平。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直接推翻灵帝的统治,在我看来,或许反倒属于严重脱离现实,涉嫌意淫的展开。
在我的设定思路中,刘大韦当然不是理想主义的革命者,而是有一定理想的现实主义者。更接近一个“能够解决具体问题的人”,而不是“掀桌子的人”。
要解决这个年代的主要矛盾,首当其冲大概就是设法让灵帝停止实施“税天下田”这个恶政。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短时间内给灵帝弄来大量金钱则是较为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萨摩的金矿就藏在刘大韦唾手可得、力所能及的九州岛上,作为穿越者,他当然清楚这一点。这大概也是他唯一能想得到的“破局”思路。
所以,登陆九州岛,征服狗奴国,找到并开采萨摩金矿,对来到这个年代的刘大韦来说,乃是一个刚性需求,而且也没有其他更合理的替代方案。
以上,是这本书在开局之前的酝酿阶段,就已经大致成型的故事思路,此刻终于能公开地解释一下了。
总而言之,剧情之所以会涉及霓虹,根本原因绝对不是因为作者的个人喜好,或者某种立场倾向、政治动机,而只是单纯地为了解决汉王朝的内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