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独阅读首页 > 汉盛 > 第一卷 > 第27章 郎中令郭璞
第27章 郎中令郭璞
作者:小吏 数字:3030 吐槽:0 更新日期:2025-01-30 23:22:22

  与刘绍寒暄过后,刘备便和简雍等人准备渡河北上前往平原。对于平原可能出现的状况,刘备早有准备,并且他深信刘子平定会帮他,刘子平不会敷衍了事。

  刘备与刘子平之间,不仅是同宗,更是好友。当初,刘子平遭遇寇盗抢劫,是刘备出手相救,二人自此结为至交。后来,刘子平得知刘备无处安身,便让他留在自己宅中做宾客。等到青州从事奉朝廷诏令讨伐祸乱青冀两州的乌桓峭王时,刘子平向从事举荐了刘备,刘备这才获得了为官的机会。

  要知道,刘备虽在黄巾之乱中立下战功,却因出身寒门、朝中无人,战功被他人冒领,这或许就是现实的无奈。经过半日跋涉,刘备和简雍等人终于在下午抵达平原。

  城门监早已认识刘备,一见他便喊道:“是刘县君,快快放行!”

  他们先是前往刘子平的宅邸,准备先与刘子平会合,再一同前往国相府。

  管家刘忠早已在门前等候,看到他们后,上前说道:“玄德公来了,里面请,家君就在中堂。”

  刘备点头,随后跟着刘忠前往中堂。

  刘宅规模宏大,前后大概有四进院落,有前厅、中庭、中厅、后院。后院有一座大型水榭,建在三四丈高的高台之上,是三层楼阁式建筑。池塘两侧设有悬梯连接水榭,从悬梯到水榭,依靠层层斜撑、出挑曲拱和立柱支撑。四周还建有四方形攒尖小凉亭,简约精致,通过悬梯与水榭相连。水榭之下是水池,里面养着许多鱼儿。

  身处其中,刘备虽觉得惬意愉悦,但实在欣赏不来这般场景。

  刘备走进中堂,看到刘子平正与一位身长七尺、峨冠博带的英俊中年男子交谈。此人清瘦修长,眉如笔刀,看上去约四十岁左右,眼神锐利有神,嘴角常带着淡然的笑容。

  如今的名士大多眼神飘忽,喜好清谈,并无真才实学,还十分自以为是,举手投足间仿佛凌驾于众人之上。就像刘备的某个同学,出身中丘卢氏,性格刚强,门第观念却极强,常常看不起刘备。每次师兄公孙瓒提起刘备,卢氏都满是轻视之意。

  刘忠上前禀告:“家君,玄德公到了。”

  刘恢转头看到刘备,说道:“玄德,你终于来了!”还没等刘恢继续说话,旁边的男子起身,仔细打量刘备。刘备长相奇特,却透着一股刚毅果敢,又兼仁恕有德的气质,这可能是他见过面相最好的人,而且刘备身上有一种让人如沐春风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想与他结交。

  “好,子平兄果然没说错,如此英雄人物,我竟未能早日结识!”

  刘备谦虚道:“实在是过奖了,备不敢当。”

  男子哈哈一笑:“你太过谦虚了!”

  这时,刘恢介绍道:“玄德,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安德杜氏家主杜松,字子乔,他也是本县君,与我刘氏乃是世交。此人识达精果,颇具才干,只是有些放荡不羁。”

  杜松笑骂道:“子平兄,你这可有点损我了,我哪有放荡不羁,对令妹向来忠贞,宅内也没有妻妾成群。”

  刘备拱手道:“备见过杜公。”

  杜松笑着摆摆手:“私下里就别来这套虚礼了,我虽比你年长几岁,但咱们也是同僚,况且你还是子平的好友,不必如此见外。”

  “是。”

  随后杜松又说:“明日王府中,各大姓都会到场,届时你放心,不过高荣两家肯定会发难,你可得仔细应对。”

  刘备说:“备自有应对之法。”

  “那就好。”

  “不知,刘君身边这位是……”

  刘备介绍道:“这是我的发小简雍,与我一同师从卢植,他学识、才智都在我之上,尤其擅长辩论。”

  简雍连忙向杜松行礼:“晚辈简雍,见过子乔公。”

  杜松听刘备说简雍有辩才,顿时眼前一亮。

  这时,刘恢看着桌上的菜肴,突然叹息道:“诸君好雅兴,不过这菜肴都快凉了。”众人听后,不禁大笑。

  次日,刘备、简雍和刘恢一同登上前往王府的车辆。

  到达王府门口时,门外已经停了不少车辆,想必各大姓都已到了。刘备下车,看了一眼平原王府,不禁暗自叹息。

  随后他们进入王府,在府中郎中令的引领下,前往府中正殿。

  郎中令,秩千石,“掌王大夫、郎中宿卫”,如同中朝的光禄勋。在朝廷裁撤诸侯国的少府之后,郎中令还兼顾原本归少府的职责,负责诸侯王的衣服、膳食、珍宝、财货等,管理诸侯王的私库藏钱,是诸侯王的侍卫近臣。

  平原国郎中令名叫郭璞,出身太原郭氏,其先祖郭亭是前朝开国功勋,被封为阿陵侯。郭亭之孙郭广意官至执金吾,郭广意之子郭孟儒官至左冯翊,郭孟儒的玄孙郭贤,在宣帝时为茂陵公乘。到了本朝,太原郭氏以阳曲郭氏为主,而非晋阳郭氏。其中郭遵号称“八儁”,官至光禄大夫、兖州刺史;族子郭全官至大司农,郭全之孙郭缊官至雁门太守,其家族与祁县王氏世代联姻。

  郭璞是郭遵之后,今年四十有余,相貌堂堂,丰姿英伟,面如冠玉,兼具武人和文人的特点。不过,他也有着世族子弟的通病,轻视寒门出身之人。

  对于刘备来说,别人礼敬他,他便礼敬别人;若有人冒犯,他也必定回击。郭璞在前边走边说,刘备在后面只是点头,实则左耳进右耳出。

  刘备连平原王刘硕都不放在眼里,一个小小的郎中令又算得了什么。论官位,郭璞虽是千石,刘备比他低,但刘备就是不想搭理他。

  倒是刘恢与郭璞相谈甚欢,毕竟平原刘氏和太原郭氏都是家世显赫的名门大姓。

  平原国自封国至今仅有一代。之前的平原王是汉和帝长子刘胜,因患有厥疾(应劭说:厥者,顿也;《释名》说:顿者,僵也,并非重病),邓皇后因刘胜在和帝去世时已十几岁,若立刘胜为帝,自己临朝称制的时间会很短,便立了年仅一岁的刘隆为帝。

  然而,雒阳皇宫似乎有些不祥。殇帝刘隆随后夭折,大臣们纷纷要求邓皇后立刘胜为帝,可邓皇后却立了清河王刘庆之子刘祜为帝。大臣们对此不满,周章、王尊、叔元茂等人密谋发动政变,废除邓皇后,改立刘胜为帝,结果被邓皇后反制。刘胜彻底失去了登上皇位的机会,在平原王的位置上待了七年便病逝,且无子嗣。于是邓皇后立刘得为平原王,继承刘胜的香火,没过几年,平原王再度绝嗣。

  此时,汉桓帝将兄弟刘硕封为平原王,以奉其父刘翼之后。刘硕并不住在平原王府,而是住在博陵为父守孝。虽然刘硕不在,但平原王宫依旧热闹非凡。平原王宫虽比不上赵王宫,但也颇为壮观,正所谓“峙华爵以表甍,若翔凤之将飞。正殿俨其造天,朱棂赫以舒光。盘虬螭之蜿蜒,承雄虹之飞梁。结云阁于南宇,立丛台于少阳”。

  他们沿着宫中大道直行,穿堂过院,来到了正殿。

  刘备顿时觉得有些眼花缭乱,他何时见过这般繁华景象,但很快便清醒过来,轻轻摇了摇头。

  刘备与简雍、刘恢站在殿外,从殿外望去,只见殿内主位上坐着一人,身后恭立着两名婢女,座前及两侧,十几个人或跪坐或站立,皆身着黑衣,头戴高冠。殿外台阶上,十几名亲卫相对而立。

  刘备轻声问道:“主位上的是平原王本人吗?不是说平原王住在博陵吗?”刘恢轻笑一声,摇头道:“那是王世子,平原王常年不在平原,国事皆由王世子代理。”

  刘备点了点头。

  这时,郭璞冷声道:“殿前不要多言!”

  刘备听后,把头撇向一边,冷哼一声,不再言语。刘恢深知刘备的性格,担心他出事,赶忙喊了一声:“玄德……”

  “放心吧,子平兄,我不会与他计较,只是突然想起以前的某个同学,有些情不自禁罢了。”

  “唉,我明白,主要是你出身确实低微。不过今年的孝廉,我倒是可以举荐你,有了孝廉身份,与各家打交道就方便多了。”

  “多谢子平兄!”

  “嗨!”刘恢摆了摆手,“你我之间不必如此客气!”

  随后刘恢轻声对郭璞说:“你要是不想让陈相对你不满,就闭嘴吧!”郭璞心里清楚,陈纪对刘备十分欣赏,而自己不过是一介王国郎中令,如何能与二千石的国相抗衡。

  要知道,国朝的诸侯王空有贵爵,毫无实权,国中的文武政事都由国相、中尉掌管,诸侯王“不参与政事”,只能坐食地租。诸侯王不但不能参与政事,还受到傅、相、中尉的监督。汉律规定:“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为阿党”。要是州、国中的长吏宽厚,诸侯王或许能松口气,过上几天安稳日子;但要是碰上严苛的长吏,日子就不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