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著县的县寺内,吴恒正在酣睡,突然听闻刘备率兵已至城外,顿时大吃一惊,赶忙穿戴整齐,带着亲兵护卫登上城楼查看。只见刘备将军营扎在了城北面,著县东、西、北三面皆是平地,唯有南面濒临漯水,整座著县几乎无险可守,只能依靠城墙御敌。
不过很快,吴恒却笑了起来。
身旁的黄巾将领们一脸茫然,不知他为何发笑。
于是有人问道:“渠帅为何发笑?”
吴恒指着城外刘备的军营营帐,说道:“你们看,大耳贼的营帐不过百余座,可见其兵力稀少,至多不过千人。就凭这千人,还想攻破我著县,简直是笑话!”
众将领纷纷点头称赞:“渠帅高明!”
吴恒点头,可他心里始终隐隐不安,他猜不透刘备的意图。但他也明白,此时出城迎战,必然会中埋伏,因为他注意到敌营布置得十分规整。
另一边,刘备安排好军营搭建和防御工事之后,便带着朱固,悄悄登上附近一座靠近城墙的小山丘,登高远望。
此地距离城墙大约百步,山丘地势较高,且上面有不少树木可以遮挡敌军视线,是个绝佳的探查地点。当然,刘备还有系统相助,系统的近距离视角能让他在近处观察整段城墙。
这是刘备首次使用这个近距离视角。
他感觉新奇不已,就像孩童看到新奇事物般兴奋,但他很好地掩饰住了情绪。
观察片刻后,他发现敌人的城防布置毫无章法,简直令人发笑。
虽说城墙四周有马面、角楼和护城壕,但黄巾似乎除了这些地方,再无其他布置。
按照守城常规,守军会给城中灶台筑起较高的土墙和砖墙,以防慌乱中易燃物靠近火种,引发城内混乱;城墙背后也应备有方便士兵生火的火种与取火钻,便于战士点燃箭头;城墙上还应架设威力较大的转射弩,以便在关键时刻射杀敌军高级将领。
然而,对方却什么都没做。
刘备还发现更离谱的事,敌军竟未将城墙四周的树木砍伐干净,这可是守城大忌,简直是把这些树木拱手送给敌军,让其用来制作攻城器械。
著县城除了南面有漯水可作天然屏障,其余三面皆是平地,几乎无险可守。在这种情况下,本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加强防守,不给敌人可乘之机,可黄巾几乎毫无作为。
由此可见,他们毫无守城经验。
刘备心中已有了破敌之策,但他还是决定先探探虚实。
虽说从系统中对著县有了大致了解,可兵力部署方面仍不够清晰。主要是他发现系统面板上,只有己方城池能看清具体兵力,而其他城池只能大概知晓一些信息。
所以,他更需要探个究竟。
也就是说,先派人象征性攻城,随后围而不攻,专心等待关羽那边的消息。
刘备回到营中后,召集各曲将领,进行部署。
“各曲砍伐树木的声音越大越好,要让城内黄巾听见,以为我们正在制作攻城器械,很快就会攻城!”
“要是黄巾出城袭击怎么办?”
刘备微微一笑,“城墙是他们唯一的优势,若他们放弃这一优势选择野战,那正合我们心意。城墙坚固,强攻损失太大,所以要围而不攻。一方面是为了围城打援,另一方面,城内敌军粮草不足,撑不了太久。只要消灭东朝阳派来的援军,城内黄巾又能坚持多久?”
随后,刘备转头对士仁说:“君义,入夜后,你带几个斥候设法潜入城内,打探敌情。如有必要,看看城内有没有愿意充当内应的。”
“遵命!”
之后,各曲按照刘备的指示砍伐树木,制造攻城器械。
城楼上,吴恒听着城外树林不时传来的伐木声,心中愈发不安。他后悔不已,当初竟没把城外树木砍伐干净,如今这些树木都便宜了刘备。一想到这些参天大树将被制成云梯、冲车,用来攻打自己,吴恒就心烦意乱。
麾下将领们坐不住了,纷纷请战:“渠帅,让我们出城吧!”
“大耳贼只有千余人,又是长途奔袭,士卒肯定疲惫不堪。而我军养精蓄锐,城中有兵马三千多,正是以逸待劳、以众击寡的好时机,怎能坐等援军!”
吴恒却说:“坚守不出才是上策。刘备诡计多端,肯定设有埋伏,你们难道忘了徐和、司马俱的事?只要我们坚守不出,等东朝阳援军一到,两军会合,定能击败刘备!”
“渠帅,大丈夫应当奋勇出击,怎能像守家之犬般畏缩不前?这岂不让人笑话!而且城内粮食不足,人心惶惶,长此以往,必生祸乱。到时候孙渠帅的援军还没到,我们城内就已不攻自破了!”
吴恒说:“我知道城内粮食不足,但还能支撑一个多月。我就不信刘备能在这和我僵持一个月!”
将领们见劝说无果,都唉声叹气。
吴恒见将领们情绪低落,赶忙安抚道:“刘备远道而来,能围城多久?只要孙渠帅来了,还怕对付不了刘备?”
而周河和他手下那群贼寇们却十分紧张,因为刘备竟然打到著县来了。
“周家,这刘备会不会是打算为王氏报仇来了?”
周河笑道:“怎么可能?刘备攻打著县,明显是想打开济南国的大门。只要著县陷落,济南诸县就对刘备敞开了。你觉得对刘备来说,拿下济南国重要,还是我们这群贼寇重要?”
“那自然是济南国啊!”
“所以说,都别紧张兮兮的。怕什么?这著县城内有三千黄巾,刘备才有多少人?不过千余人,能拿下著县吗?更何况著县和东朝阳互为犄角,著县有难,东朝阳能不来救援吗?”
在另一头,著县以东。
关羽率军经过菅县,北渡漯水,准备伏击孙忠的援军。
东朝阳的孙忠得知刘备正在围攻著县后,当即率领所部前往著县救援吴恒。
他和吴恒在济南黄巾中实力较弱,两人兵力加起来都不到徐和、司马俱的三分之一,还备受排挤,于是离开济水以南,北上漯水,占据著县和东朝阳两县。
著县和东朝阳相距不过五十多里,可互为犄角,一方被攻,另一方都能提前知晓并发兵救援,而且他们还有漯水作为防御屏障。就算徐和想兼并他们,他们只需守住漯水渡口,就能阻挡。
因此,两人都没什么大志向,只想当土皇帝。之前徐和邀请他们联兵攻打漯阴,他们没答应。可如今怕什么来什么,徐和没来攻打他们,却把刘备引来了。
孙忠既恼火又恐惧,他深知刘备攻破著县后,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从著县到东朝阳,用不了一天就能到达,到时候自己能有什么退路呢?弃城而逃又能逃往何处?北上平原,那是刘备的老巢,肯定重兵把守;东下有乐安相杨艾阻拦,去不了;南下梁邹和于陵,这两地早已被徐和等人掠夺一空,粮食匮乏。
难道去投奔徐和?寄人篱下的日子可不好过,哪有在这东朝阳当土皇帝自在,能吃大碗肉,睡良家女。
想到这里,孙忠火冒三丈:“你刘备干嘛要跟我们过不去?为什么要打著县?打徐和不好吗?打漯水以南不好吗?”
孙忠一边在心里怒骂刘备,一边率领部曲去救援吴恒。当然,孙忠没有把所有部众都带去救援著县,只带了两千人,留下约三千人守城。这三千人基本都是老弱妇孺,真正有战斗力的,估计只有几百人。因为黄巾都是拖家带口的,看似人马众多,实际上真正能作战的青壮,只有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比如青徐黄巾北上冀州时,号称三十万,实际上真正能作战的也只有五六万人。
此时,关羽已在崔氏城等候多时。
崔氏城位于著县东北方向,是一座土城。《左传》记载:襄公二十七年,齐崔杼生成及强而寡。娶东郭姜,生明。东郭姜以孤入,曰棠无咎,与东郭偃相崔氏。崔成有病,而废之,而立明。成请老于崔,崔子许之。杜预《释地》曰:济南东朝阳县西北,有崔氏城。漯水又东北,迳东朝阳县故城南。汉高帝七年封都尉华寄为侯国。
崔氏城的地理位置十分关键,刚好位于东朝阳和著县之间。只要拿下这座土城,就能阻断两县之间的联系。而孙忠和吴恒都没料到,刘备会提前派人占领崔氏城,如此一来,吴恒怕是怎么也等不到孙忠的援军了。
虽说崔氏城是座小城,但用于防御已足够。而且崔氏城始建时,就是按照小城规模建造的。根据周朝礼制,诸侯都城不过百雉(城墙高一丈长三丈为一雉),大城不得超过都城的三分之一,中城不得超过都城的五分之一,小城不得超过九分之一。所以崔氏城的规模,差不多十雉左右,换算下来,城墙高十丈,长三十丈,是名副其实的小城。
关羽收到斥候的汇报后,笑道:“这个孙忠怕是高估自己了!”随后下令:“各曲都藏好,等会娥贼的人马必定经过这里。等他们进城了,就来个关门打狗!”
“右司马,如果娥贼绕过崔氏城呢?”
关羽笑道:“那咱们就打他们的屁股。不过我料想不错的话,孙忠肯定会选择进城休息。”
裴元绍疑惑道:“娥贼不是应该加快脚步救援著县吗?为何还停下来休息?”
关羽笑道:“因为孙忠心里清楚,著县一时半会攻不下来,所以才不着急去救援。”
“著县真的攻不下来?”
“这世上哪有攻不下来的城池?只有时间长短的问题。有些城池好攻,有些城池难攻罢了。著县并不难攻,只不过麻烦的是,著县和东朝阳互为犄角,无论攻哪一方,另一方都会支援。所以,与其集中全力攻打一方,不如围而不攻,然后打援。
先秦时期孙膑的围魏救赵,就是如此。敌强我弱时,如果能调动敌人,就能获得战术优势。哪怕敌人初期占据优势,也无需惧怕。孙武子说过,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另一边,孙忠骑着马来回驰骋,催促各部加快行军速度。
为了激励士气,他厚加赏赐,士卒们个个士气高昂,争先恐后向前。孙忠看着,只觉得肉疼,毕竟口头许诺的赏赐还是要兑现的,虽说可以兑现一半,但对本就不富裕的孙忠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当然,保持士气的同时,也需要休息。
从隅中到现在,他们距离著县还有二十多里,虽说不到半天就能到达,但还是得休息好,才有精力加快步伐。
于是孙忠打马奔到队伍前头,说道:“前面就是崔氏城,先休息一会。”黄巾兵将命令乱哄哄地传递下去,大家有些不满,觉得还能再多走一会,毕竟提前到达著县,就能更早立功。但渠帅的命令,不能违背。
不多时,他们就看到崔氏城了。
只见崔氏城大门敞开,和平时没什么两样。
孙忠也没起疑心,便命令麾下士卒各自去民户休息,一户可安排二十人,喝点热汤,上上茅房,等听到中军鼓声就出来集合,再次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