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独阅读首页 > 曙光赤火 > 第三卷 火炬与黎明 > 第二百六十章 科学社会主义简明手册
第二百六十章 科学社会主义简明手册
作者:长烟落日圆 数字:4105 吐槽:4 更新日期:2025-01-02 02:02:07

  黄昏渐近,日脚缓缓垂落,天边的霞光似一层薄纱轻轻铺展在帝都安柏林城郊的河港。金色的余晖洒在河面上,细碎的波光如同无数跳跃的星点,随着水波的荡漾,晶莹闪烁。

  吉亚坐在岸边一家河边酒馆的露天摊位上,戴着用来乔装打扮的草帽和墨镜,单手捏起桌子上的木杯灌了一口辣口的烈酒,侧耳只听到码头工人们放工后聚集在酒馆中划拳畅饮大声谈笑。

  不过是短短半年,战争带来的破坏痕迹便已完全抹除。由于扫除了寄生在旧王国躯体上的封建蛆虫,今天的安柏林比过去发展得更快更好。作为新生帝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每天都有数百艘快船扯起白帆从四地出发,经过福塔雷萨中部地区稠密的河网抵达帝都的河港,在这里卸下货物、金银,以及怀抱希望来此寻觅机遇的异乡人。

  而在这绰绰帆影中,亦有不小一部分来自在帝都人眼里远在天边的北境。

  秋风微凉,带着几分湿润的草木气息,轻轻拂过一艘方才抛下船锚停泊在岸边的客船,那船身微微晃动,发出轻微的吱呀声,伴着下客的木板从船沿放下,早在船上一路旅途憋了许久的客人也一个一个跳了下来。

  吉亚眯起眼睛,看清了客船桅杆上飘动的旗帜——那黑旗上绘着交叉的利剑与打碎的镣铐,它曾是加斯帕尔自由军的战旗,为整个福塔雷萨的封建主所忌惮和恐惧,但如今已经褪去了激进革命的象征意味,仅作归属政权的识别符号。

  这艘客船来自“福塔雷萨北方第二特区”,自由军残部控制的卫普。

  吉亚很快在下船的人流中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他从口袋中摸出两枚帝国银币拍在桌上,起身提起酒杯一饮而尽,压了压草帽的帽檐悄无声息地汇入了人流之中。

  那人约莫二十多岁,行商打扮,穿着一套北方小市民常见的灰色布衣,头戴着褐色的八角帽,腰上挎了一个鼓鼓囊囊的绿色帆布包,身旁跟了一个商队帮佣打扮的年轻人。

  他看到慢悠悠地迈步凑过来的吉亚,摸了摸下巴。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吉亚笑了一声,走上前头拍了拍男子的肩膀,压低了嗓音。

  “一路辛苦了,林恩同志。”

  “这岸边没特务?”

  “那边有一个,不过已经打瞌睡了。”吉亚极快地伸手指了一下远处另一间河边酒馆的露天摊位,随后耸了耸肩。“而且他只盯挂着苏区旗子的船,也没注意到我。”

  “嘛,我还以为塔卫多厉害呢。”被叫做林恩的男子撇了撇嘴。“我们现在就进城?”

  “对,帝都没有宵禁,我先带你去联络站。”

  林恩·莫尔,二十六岁,出身南国兰里卡罗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共耕社时代就参加革命的“老干部”,曾是欧格斯最年长的门生之一,比被后者视作女儿的古莱尔的资历还要老上几分,擅作文字,加入人民党后多参加文宣工作,官至宣传部副部长,在苏区时主要担任党刊《红旗》的主编,负责宣传文稿的编辑和写作。

  此次他接受中央的任命,由北境苏区本部调往总领对福塔雷萨帝国渗透工作的“人民党南方局”,计划仿照已经步入正轨的党刊《红旗》的形式,在帝都安柏林开办一版向进步知识分子和广大工农群众宣传党和苏区的方针政策,传播革命思想的《晨星报》。为了掩人耳目,林恩没有直接搭乘苏区的船只前往帝都,而是先带着助手走陆路来到自由军控制的卫普,再以伪造的身份购买船票,搭乘从卫普出发的客船抵达了安柏林。

  夕阳西沉,伴着一行三人的脚步,远处安柏林那庞大修长的青石城墙在几人的视野中逐渐升起,直到靠近城门口时,帝都城墙已然遮蔽了半面天空,只有仰起头才能堪堪看到城垛上国民军士兵手中火把的光芒。

  “怎么?看到帝都巍峨的城墙有什么感觉么?”

  看着林恩在城门前顿住脚步,吉亚笑着开口问道。

  “我不是第一次来这。”林恩摇了摇头。“嘛,看起来比安格里诺的城墙要高多了。这让我想起了一年多前,我刚跟着伊迪同志走进安格里诺的那一刻。”

  “所以……”

  “它以后也会跟安格里诺一样。”

  林恩点了点头,笃定地说道。

  ——

  第二天清晨,林恩便在人民党安柏林党委在城市西区的一处秘密联络站,与几个将要一同在帝都建立《晨星报》宣传阵地的同志碰了面。

  同人民党大多数崭新建立或者急速扩张中的部门一般,林恩的小编辑部严重缺少经验丰富的干部——除了他自己和带来的助手有在苏区从事宣传工作的经历,吉亚派给他的几个人都是最近从帝都的工人中发展的新党员,得益于旧王廷曾经花大力气组织过平民扫盲,他们不至于像当初安格里诺的老同志那样还得从识字学起,但要说马上上手写文章,又有些太为难了。

  不过林恩有自己的办法。

  “比起安格里诺,安柏林终究是福塔雷萨的帝都,是一座大得不得了的城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洒进室内,林恩胸有成竹地说道:“不算周边的附属乡镇,帝都光城市人口就超过了一百万,是安格里诺的十倍还多,至少60%的市民识字,所以我们无需像当初渗透安格里诺时那样从大面积地分派讲解员,报纸可以直接作为第一手的宣传媒介。”

  “除此之外,安柏林还聚集有全国最多的学者和知识分子,如今全国各地但凡有点本事的人也都想来帝都碰碰运气,这是一笔大的人才宝库,苏区很需要他们——早在卫国战争之前,启蒙思想就已在安柏林的知识分子圈子里传播开来,很多学者和青年都是激进的民主派,其中也不缺少曾经倾向于自由军立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如今自由军虽然已经实际上败亡,但我们的党却是在自由军的立场上又向前走了一步,只要稍加宣传,就能引导一大批人在思想上倒向社会主义,进而在政治上支持党和苏区。”

  “我认为,面对当下的斗争局面,我们的《晨星报》应该办两个版面,第一个是公开出版公开发行的外版,适当温和立场,在帝国法律的框架下合法地扩大我们的影响力,任何人都可以购买订阅;第二版则是秘密发行的内版,只面向党组织的工作人员、工农群众中的积极分子以及同情社会主义的左翼知识分子,直接传达革命的主张——这部分要实行会员制,做好政治保密,不能被帝国的特务掌握具体动向。”

  “我们同帝国政府没有意外在未来会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统一战线中的同盟关系,但同盟不等于没有斗争。拜伦总书记告诉我们,只有随时做好统一战线破裂的斗争准备,统一战线才恰恰能够长久存在——我们宣传阵地正在这里担负了重要的职责。”

  “而我们的第一项任务……”

  林恩从随身那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里摸出了一本包装得很精美的精装书,把它立在桌面上展示了封面上飘逸的书名。

  《科学社会主义简明手册》1

  “就从出版发行这本书开始。”

  ——

  拜伦从很早以前就有了本土化编写一本理论科普书的想法。

  这个想法起源于在人民党起家初期照搬另一世理论著作用在宣传和教育中所带来的各种水土不服:即使是诸如《共.产党宣言》或者《共产主义ABC》这样本就十分简单的入门理论书,即使它们经过“系统同志”的翻译并披上了“古籍”的面目供人合理地接受,在阅读者完全不了解另一世历史和各种典故的情况下,理解依然困难重重,根本无法发挥供初学者迅速入门的教育职能。

  这个问题几乎无解——难不成还要先学一遍地球历史吗?

  这下是比教条主义还要教条主义了.jpg

  对于曙光的人们来说,了解异界人或者“古代人”光辉的革命历史毫无意义,为劳动人民寻求解放道路的革命学说也不应当同什么“古代先贤的智慧”捆绑起来,在意识形态教育已经受条件所限广泛采用填鸭和命令式教育法的情况下,这只能进一步推动共产主义在普通人眼里的形象向某种“上上善道”的类似物转化,拜伦这个总书记最后也只能干成大牧首。

  从短期来看这或许有利于提高革命队伍的凝聚力,但从长期来看贻害无穷。

  为共产主义在曙光历史上寻觅或者说塑造一个拥有足够分量且合情合理的起源,对于年轻的人民党来说是一项十足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这项工作做的好不好,将直接决定人民党党员干部对党因何而生的认知:是“古代先贤充满预见的训令”,“另一个世界无根之萍的思想输入”,还是“劳动人民寻求自身解放的探索”?

  哪怕事实上不是后者,要想将革命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拜伦也得带领人民党将党的历史解释为后者。

  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本完全本土化的能够被一个完全没有事先认知的初学者自学理解的理论教材,是必不可少的。

  当苏区宣传部在大约三个月前专门组织一个委员会开始这本教材的编写工作之后,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这个思想该叫什么名字?

  虽然马克思或者列宁的名字在这个世界没有意义,但按照另一世共产主义革命家的“优良传统”,拜伦完全可以取一个“拜伦主义”出来,脸不红心不跳地宣称这是自己在阅读古代社会学典籍又吸收欧格斯“劳动团结主义”的思想精华后自创的思想理论,但经过慎重地考虑之后,最终定名仍然是淡化了所有个人色彩的中性词“科学社会主义”,这本科普教材也被随后取名为《科学社会主义简明手册》。1

  原因无它,他实在不想当大牧首.jpg

  在拜伦亲自审议的成书序言中,曙光人民党“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名词解释为『由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实验家欧格斯•弗里特希的“劳动团结主义”发展而来,吸收古代社会平等理论与革命民主派启蒙主义的思想精华,在曙光人民党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凝聚党的领导层与广大工农群众的集体智慧所形成的,为工人阶级与全体劳动人民寻求自由解放道路的革命学说。』

  参考另一世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与大学马工程教材,又研究了数本这个世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作的行文布局后,总领编写工作的拜伦把全书分为五章,分别为『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资产阶级与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与社会主义』以及最后的核心章节『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书中全部论述在坚持理论正确原则的条件下力求精辟简洁,通俗易懂,同时实证举例方面全部采用在曙光大陆历史上较为出名的事例进行分析,保证对于初学者来说好懂又好记,好记还好背。这使它既可以作为苏区的外宣书目推广传播,又可以直接作为理论教材应用于苏区各类学校和党政军机关的思政课堂,一书多用,用途极广。

  在这本书的后记中,苏区的编写委员会结合党章,最终将人民党的主张总结表述为『作为全大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先锋队,曙光人民党致力于以各种手段消灭所有剥削与压迫,建立一个没有阶级与国别之分的人民民主的曙光社会主义共和国。』

  『我是谁?』『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这终极三问历来不仅仅困扰着个人,也同样束缚着一个政党或者国家能走多远,拜伦所能够感到欣慰的是,如今他终于以人民党第一代领导核心的身份,与志同道合的战友们一起对这些问题做出了一次回答。

  只是不知百年之后,人民党的后继者们——

  是否也能自豪地说上一句『不忘初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