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独阅读首页 > 曙光赤火 > 第三卷 火炬与黎明 > 第二百六十一章 总理的一天
第二百六十一章 总理的一天
作者:长烟落日圆 数字:5004 吐槽:3 更新日期:2025-04-11 12:14:06

  早上六点,伊迪准时在床头闹钟滴滴答答的声音中醒来。

  比起习惯于熬夜然后会在没要紧事时睡懒觉的拜伦,伊迪信奉早睡早起的原则,为此甚至自掏腰包向苏区钟表厂买了一台会在早上六点准时响起的机械式闹钟——别看成品体积小巧功能简单,这东西的技术含量却是一点也不低,据说此类钟表内部机械结构的加工难度一点也不比红军的重机枪要差。苏区工业部以优厚的待遇收编了安格里诺几乎全城的钟表匠,又投入机械设备和大量资金,磕磕绊绊地摸索了两个多月,依靠高额的政府补贴才堪堪将钟表的价格压到了一般工人能够买得起的程度。

  这么做的目的则在于至少迅速地使城市群众养成定时定点的时间观念,以便于苏区工业化计划的推进,而就效果来说,随着近期工厂厂区和街道公共钟表以及个人钟表的大规模推广,各部门上班迟到的现象确实少了不少。

  在此之前,苏区工业部曾长期头疼于新建工厂工人的劳动纪律问题——从钢铁到纺织和造船,如今北境用工数百甚至上千的大工厂的数目正在飞速增加,所需的工人数量早已远远超过了公爵时代,这让苏区必然要从城市附近的乡村吸纳农民做为新的工人。由于苏区国有工厂优厚的待遇,每个工厂的招工队总是一抵达村庄就会被慕名而来的青年农民包围,可这些新招的工人一到城里,却是连准点上班都做不到,根本无法保证有序生产。1

  在北境之前的历史上,公爵以及城市资本家的工厂总是依靠棍棒和严厉的罚款规则来强迫工人服从劳动纪律,但如今作为人民政权的苏区显然不能再肆无忌惮地使用这些野蛮粗暴的手段,甚至于“工人蓄意迟到早退能不能扣工资”还在人民党内部引起了一波不小的争论:反对者主张罚款制度历史上是贵族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人民政权的工厂理应废除;支持者则坚持如果连扣工资的手段都不能用,单靠嘴皮子上的政治教育根本无法使刚刚进城的农民工拥有堪用的劳动纪律。

  两派争论不休,最后只能用拜伦总书记拍板“实践出真知”,将两座各招募有300名农民工的蒸汽动力纺织厂分别交给了两派人员管理以进行对照组实验,结果两个月过去,一号工厂虽然通过政治教育成功挖掘出了几个有上进心的工人入党积极分子,也通过他们带起了几个较为先进的车间班组,但仍不能保证全厂80%的工人能够准点上班;二号工厂则奉行实用主义准则,依靠一套赏罚分明的工厂规章来嘉奖上进的工人处罚落后的工人,迅速开除了几个难以教育的刺头,在第三周就实现了95%的准点率,生产效率和产值核算也要比一号工厂高出三成。

  实验结束,二组完胜。

  不过出乎伊迪预料的是,拜伦在审议实验结果时却没有完全否定一组的工作思路,而是强调“当下的工业化计划要求我们必须以生产效率和产值优先,但人民政权的工厂不能完全以利润和产值核算,工人的政治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力推将一组一些发掘政治积极分子的工作经验记录下来,在二组的工厂规章里加入了政治教育的相关要求,把新工厂应在规定时间内在工人中发展多少合格党团员的要求也纳入了计划考核,才形成了最终的成品文件,全境推广。

  这似乎是一种两派方案的融合,但又不是庸俗的政治折中主义,比起一开始提出融合必然两派都会反对不同,对照实验之后再提则能赢得大多数人的赞同——这让伊迪关于怎么当个领导干部的学问,受益良多。

  ——

  上午九点,伊迪在安格里诺人民政府大楼的附属食堂简单地吃过早饭,便按照日程表搭乘马车前往郊外比斯河旁参加工业部旗下一号化工厂的剪彩仪式——从起事以来,化工业就是苏区工业的弱项,用来生产无烟火药和子弹底火的各种酸液长期只能以人力作坊的形式土法制取,常见的工具为各种碗瓢盆和水缸,不仅产量低,质量也难以保证。在彼时面临战争压力之时维持作坊生产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手里又有钱又有人,苏区自然腾出了手来解决这个问题。

  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苏区工业部投资一万五千金币,在一号化工厂预设场地内建立了一套庞大复杂的硫酸生产装置。

  工业部首先从北境各地收购用来制作反应装置外壳所必须的铅制器皿,发现数量不够又从帝国政府控制区沐光行省的矿山进口一大批铅锭,后将它们统统熔炼,建成数个巨大的铅室,再以耐火砖在铅室外建造了焚硫炉和脱硝塔。在预设生产流程中,工人会先将硝石和硫磺加入焚硫炉内使受热分解,得到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混合气体,此时把温度高达300°—500°的混合气体导入充有填料的脱硝塔,同时在脱硝塔上方淋洒含有部分硝酸的硫酸,二者逆流接触。由于热量传递,混酸的温度升高,含硝硫酸中的氮氧化物得以充分脱除,同时产生的三氧化硫被混酸吸收,富集于塔底,作为硫酸产品被放出。塔顶引出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氧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若干个铅室;在铅室上方通入水蒸气,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充分接触将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进而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硫酸。这些硫酸最终通过另外两座串联的填料式脱硝塔,塔内淋洒经过冷却的脱硝硫酸,以吸收氮氧化物,所得的含硝硫酸又可以送往脱硝塔加以循环利用。

  在设计方案中,该装置可以日产硫酸至少50吨,远远超过当前苏区军工业的需求量,多出的份量还可以供给苏区纺织业以进行亚麻织品的漂白、棉织品的酸化和毛织品的染色,足以一步到位取代先前所有零散的土法作坊。

  原料方面,苏区控制的矿石镇矿区就有硝石出产,北境虽然还没有探明的硫磺矿,但可以通过纽恩水道从福塔雷萨帝国政府控制的沐光进口,也不存在供应困难。

  上午十点,伴随礼炮轰鸣,伊迪和苏区工业部部长切里夫在共同为一号化工厂剪彩后,依次发表祝贺演说,共同见证焚硫炉和脱硝塔填料点燃,产生气体经过铅室产生了苏区第一桶工业化制取而来的硫酸。

  在当场工人群众的欢呼声中,切里夫默默靠近到了伊迪身旁,突然低声感慨了一句。

  “哎,这东西好是好,就是这燃料的问题……”

  伊迪当然知道切里夫口中所指的是什么。

  为了保证化工厂这套昂贵精密的硫酸生产装置的生产效率,苏区没有在焚硫炉和脱硝塔燃料方面像矿石镇高炉那样凑合采用木炭,而是随同硫磺矿石一同从福塔雷萨帝国政府控制的沐光行省进口了一匹煤炭冶炼成焦炭投入使用——问题在于,北境并非没有煤矿,相反是远比沐光更重要的煤炭产地,只是……

  目前那些煤矿没有一处控制在苏区手中。

  北境虽然产煤,但已探明的大型煤矿位置均很靠北,尽数控制在盘踞在极北境的所谓“银色公社”手中。在公爵时代,银色公社虽然在明面上和洛伦佐·图里克关系很差,私底下却和他达成协议,以向公爵缴纳一笔税款换取极北的煤炭通过北境转手出售给旧王国其他地区,这一项燃料贸易为极北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与奴隶贸易同为银色公社两大财政支柱之一。

  北境革命后,出于人民政府的立场,苏区以正式的外交辞令要求极北放弃奴隶贸易并废弃奴隶制,并将此当作双方建立外交关系的基本前提,这个要求合理合法——在几个月前由安柏林制宪会议通过的《福塔雷萨帝国宪法》中就规定了在福塔雷萨全境废除奴隶制,所有奴隶自动获得自由的公民身份,极北理论上也属于帝国一境,必须执行帝国宪法,如果拒不执行,帝国军队就有前来“协助执行”的权力。

  而鉴于目前福塔雷萨国民军的中央军团在同时戒备东南两境的贵族叛党,分身乏术,对极北鞭长莫及,那么一旦极北真的拒不执行帝国宪法……

  那么“协助执行”的责任自然就落在了“福塔雷萨北方第一特区”的“福塔雷萨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团”身上.jpg1

  无论从利益还是政治立场的角度来看,苏区都不可能放任一个落后的村社割据政权高悬于北方,现在所缺的,只是一个合适的出兵时机罢了。1

  想到这里,伊迪便伸出手来拍了拍切里夫的肩膀,同样低声说道。

  “别急,我相信这会是我们进口的最后一批煤炭。”

  ——

  中午,伊迪返回安格里诺人民政府大楼的政府食堂吃了简单的午餐,顺便在简短的午休时听取了助手关于安格里诺公共厕所以及垃圾桶工程的进度汇报。

  在最近一年以来,由于城市工业扩张从周边的乡村虹吸劳动力,北境首府安格里诺的人口大量增加,如今已由公爵时代的七万余人发展到了突破十万大关,农村人口大量涌入让安格里诺本就聊胜于无的城市卫生系统急剧恶化,由于大多数新市民都没有什么卫生观念,城内甚至一度出现了混有排泄物和厨余垃圾的臭水在街道上横流无忌的奇景。

  伊迪记得拜伦总书记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跑去大教堂咨询奎因“你们教会有没有能够驱散疾病或者治疗伤势的魔法”,结果被告知虽然教廷的确有一批供奉法师,但只会用火球轰杀异端,除此之外啥也不会。

  由于试图走捷径失败,人民政府为了扭转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防止瘟疫爆发,只好老老实实花大力气派出工作队下到街道基层宣传动员,发起了一场旨在培养大众卫生观念的“人民卫生运动”。这场运动的第一阶段包含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教导群众水要尽量烧开了喝,杜绝一边有什么脏东西都往河里丢还同时直饮河水的陋习,第二部分就是公共厕所和垃圾桶工程,由人民政府出资在全城修建数十个公共厕所,并安置数百个公共垃圾桶,号召群众尽可能用公共厕所方便,严令禁止在街道上随地大小便以及乱丢生活垃圾,违者不仅要罚款,还要由公安局拘留两天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

  在强力整肃之下,近两个月以来,安格里诺的卫生环境已经大幅好转,至少如今走在街道不会再稍不注意就一脚踩进臭水滩子里,党中央已决定进一步把“人民卫生运动”向乡镇推广,由财政拨出了一笔特别款项用来在每个村庄都至少修建两座公共厕所,宣传喝热水的好处和维持居住环境与身体洁净的必要,同时还可以通过公共厕所来收集粪便——在化肥工业投入实用之前,那都是不可多得的优质肥料。

  ——

  下午两点,伊迪又前往城市东区,参加了新近成立的曙光供销社总社的总部工作会议,调研了供销社建设工作的最新情况,向供销社系统的同志们传达了党中央“要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下把国营商业做大做强”的最新指示。

  曙光供销社总社是当前苏区所有国营供销社的联合组织,由人民政府政务院直接领导,目前管辖北境几乎全部的国营商店,不仅在城市和农村承担将苏区国营工厂的民用产品出售给群众的任务,还预计将担负在粮食收获时统一从农民手中收购余粮并出售粮食的职责,工作意义重大。

  由于大多数党员都没有商业经验,人民政府在建立供销社系统时再次像其他专业领域那样面临了几乎无人可用的困境。为了尽可能保证国营商业科学有序地发展,人民政府只好从安格里诺商会中筛选出了一批背景干净能力优秀的私商,用优厚的待遇把他们收编进了国营商业系统中,担任国营商店的职业经理,同时调来一批虽然不懂商业但是政治过硬的老党员,作为党委在政治纪律上领导并监管前者。

  几个月下来,国营供销社系统的大致框架总算是成功搭建了起来,但由于匆忙收编了大量没有受过政治教育的非党员担任重要的管理岗位,这里也成了年轻的北境人民政府贪污腐败事件最为频发的部门系统——对于许多私商来说,他们虽然有经营商店的经验和能力,但“职业经理”对他们来说还是个新东西,相当一批人观念陈旧到本能地把负责的国营商店当成了自己的所有物,随意侵吞小额货款或者少量货物。比如说一个被聘请来担任位于安格里诺西区的专业酒品商店经理的私商,居然连续好几天把店里的酒偷偷提回家自己宴请朋友,当因为员工举报而被人民政府的内务委员会干部找上门时,还觉得这“无伤大雅”,并觉得这应当是自己的合法报酬,同上门的干部理直气壮地吵了起来。

  结果嘛……自然是被开除一切职务移交人民法院以贪污罪严厉审判,好在贪污数额不高,还不构成大罪,只被判了三个月的劳动改造,但档案里有了贪污罪的污点,以后自然是进了人民政府所有公家单位的黑名单,永不录用了。

  在苏区内务委员会的季度工作报告中,负责纪检工作的同志将当前内部反腐工作的重点总结为“严防因为观念落后或者心存侥幸心理而发生的小偷小摸行为,应重点盯防工商系统由党外人员收编而来的职业管理人员”。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目前苏区人民政府正在双管齐下——一方面对这些党外管理人员进行严肃的政治教育,如有可能从中发展党员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让其政治可靠;另一方面则是投入资源对一部分年轻党员进行商业知识教育,并鼓励自学,试图培养自己的商业人才。

  伊迪认为这恐怕会是一场漫长的斗争。

  ——

  晚上七点,晚饭后,伊迪仍然没有下班,而是又被拉去参加了一个工业部的项目论证会议,参与了有关苏区化工业下一步建立硝酸工厂技术草案的讨论。

  至于为什么硝酸工厂的项目论证需要总理参加,那则是因为工业部长切里夫大胆地提出了一个激进但很可能效果极好的技术方案,要实现这个方案要调动的不仅是工业部自己的资源,只能由伊迪来拍板决定。

  那么是什么方案呢……

  “啊?你说电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