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尔格的父亲曾在德国投资的俄罗斯巴库油田工作,他父亲是工业领域的技术专家,母亲则是当地一名普通的俄国妇女,等到佐尔格三岁的时候,他父亲与高加索石油公司的契约期满,全家迁回德国,定居柏林郊区。
所以佐尔格虽是德俄混血,不过他其实在三岁以后,就一次也没有去过俄罗斯,只是跟随母亲学会了俄语,对俄罗斯的文学和哲学书籍,都很感兴趣。
这又是个知识分子。
只不过,佐尔格就不是浮士德的慕尼黑大学同窗了。
佐尔格在柏林大学读了一段时间经济系,就是在柏林大学他接触到了有关于社会主义的大量经典著作,然后参加了战前在德国影响力最大的工人党派德国社民党。
这一段履历,佐尔格和浮士德非常相似。
浮士德也是在大学读书期间,接触马恩经典、参加社民党,只不过在此之后,浮士德被战争打断学业,就没有在社民党内部继续参加什么活动。
佐尔格则不一样。
佐尔格也因为战争原因,中断学业,可他参军以后,还保持了和一些社民党极左小团体的联系,所以才能拿到已经被帝国政府封杀的《主要敌人在国内!》一文。
在前线和第七连接触的这段时间里,佐尔格也是通过第七连其他老兵之口,更进一步了解清楚了浮士德情况。
慕尼黑最为贫苦的单亲家庭出身、社民党党员、传阅过《斯巴达克书信》……
这些特征,都让佐尔格决定采取一项大胆的行动。
当佐尔格在列日又见到浮士德的时候,他一开口,就直接说了出来:“你……您知道李卜克内西博士和卢森堡女士被捕入狱的消息吗?”
李卜克内西在1897年获得维尔茨堡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关于中世纪的地产法,获博士学位后成为执业律师以后,李卜克内西专为劳工阶层提供法律援助,这一点,倒是很像后世韩国卢武铉、文在寅这类民权律师出身的左翼政治家。3
浮士德摸着下巴,自若回答:“在报纸上看到过,好像就是今年不久前发生的事情吧?”
佐尔格说:“李卜克内西博士是今年五月份因组织反战示威被判4年苦役,卢森堡女士,她在开战之初就被关押起来,只是因为帝国政府找不到合适的罪名长期羁押,所以才多次释放又多次逮捕入狱,到今年七月份的时候,也是因为受到李卜克内西博士的牵连,被帝国政府以预防性监禁为名,关押起来。”
1916年对德国人民来讲,算是第一次全民都切身感到了来自战争压力,芜菁之冬的影响力之大,让开战初期被全民痛骂为“德奸”的李卜克内西、卢森堡一流社民党左派,又重获巨大的影响力。
所以啊,人还是只要饿到自己肚子的时候,才能认清楚现实。4
“这件事影响太坏了。”佐尔格压低声音说,“据我所知,社民党内部本来有很多人都不支持李卜克内西博士和卢森堡女士,觉得他们这样公然煽动反战,实在有碍前线战事,可这段时间,帝国政府突然间将李卜克内西博士和卢森堡女士逮捕入狱以后,反而引发了社民党里许多议员对他们两人的同情。”
浮士德眼睛看着天空,似乎漫不经心提问:“同情李卜克内西、卢森堡的社民党议员,都是哪些人?”
佐尔格回答道:“很多人,先生,非常多的议员,有一百多位议员都明确反对政府监禁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做法,并且这些人里还包括了一些在帝国国会里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大人物。”
“比如说呢?”
佐尔格举出例子:“比如说,有考茨基议员,还有伯恩斯坦议员,另外,还有胡戈·哈泽议员,他是社民党中间派党团的主席。”
佐尔格提到的考茨基、伯恩斯坦这两个名字,浮士德都有听说过,应该讲,在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的人耳朵里面,考茨基、伯恩斯坦两个名字,应该如雷贯耳,因为他们在历史上是属于马列正统派所严厉批判的修正主义鼻祖。
伯恩斯坦很早就提出了主张改良的修正主义路线,反对在德国发起彻底的阶级斗争,所以很早就在社民党内部受到攻击,影响力至少在这个时代,还谈不上很大。
但考茨基就完全不同了。
考茨基是恩格斯本人的助手,马克思死后,资本论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由恩格斯编撰完成,而其中有大量文字,其实就是出自于考茨基之手。
如果要严谨一些来说,那《资本论》的作者就是有三个人,除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外的第三作者,便是考茨基。
考茨基的影响力可想而知,他在德国社民党内部的绰号便叫做“马克思主义的教皇”,在社民党数百万的一般党员和外围组织成员里面,考茨基的威信还要高于经常发表一些“德奸”言论的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
至于胡戈·哈泽,他的影响力不及考茨基,实际上可算是考茨基的门徒,但哈泽的政治手腕很强,是社民党中间派党团主席,控制着社民党全部帝国国会议员里的三分之一议席。
浮士德感觉,如果打个中国近代史上的比方,那考茨基相当于是同盟会的黄兴,而且还是理论加强版黄兴,胡戈·哈泽则是辈分小一辈的宋教仁。
这样的大人物,出面直接反对帝国政府逮捕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做法,已经说明帝国政坛的风向改变了。
尤其是考茨基和哈泽公然反对帝国逮捕令以后,政府方面却出于对他们两人影响力的忌惮,不敢再继续抓捕考茨基和哈泽,也说明在了战争困居之下,帝国政府的威力其实是大幅度下降了。
政府对于国会议员们反战言论的容忍度大幅度提高,只要不是像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那样,直接提出来要颠覆国家政权,那一般的反战言论,政府也就忍下来了。
因为真要逮捕这些人,反而会把事情闹得越来越大,而且帝国政府高层里面,本来也有不少人开始倒向反战立场。
只不过他们的反战,不是因为爱好和平,而是单纯觉得就目前这样打下去,帝国赢的机会越来越小,还不如趁现在输面不大的时候,尽快议和。4
这类人里也包括一些位高权重者,比如巴登亲王马克斯·冯·巴登,今年就已经转向反战立场,考茨基、哈泽这些人能在国会上抨击政府逮捕李卜克内西、卢森堡之举为“自掘坟墓”,便是因为受到了巴登亲王的庇护。
李卜克内西、罗莎·卢森堡、考茨基、胡戈·哈泽、巴登亲王……
这么多洋名字一下子冒出来,不熟悉德国历史的人,脑袋还真会混乱一下,浮士德也是在脑海里好好整理一番以后,才算完全搞清楚目前帝国政坛的形势。
大致上来讲,就是帝国第一大党的社民党,内部已经分成了三派,也就是右派、中间派和左派。
右派是社民党的当权派,支持政府、支持战争,人数最多;1
左派就是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这些人,他们强烈反战,并表示不惜发动武装革命推翻帝国政府,人数最少,可是立场却极端激进,所以也受到帝国政府的严厉制裁;1
中间派就是考茨基和胡戈·哈泽这些人,他们也反战,可是不像左派那样要求推翻政府,所以暂时还能受到帝国政府的容忍,人数也不少,控制着社民党三分之一的议席,还获得帝国高层像巴登亲王这类温和人士的保护。